关注:让图书出版创新 助推文化自信

图书出版自信

  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是一种基本的、深沉的、持久的力量。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图书出版创新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能够鼓舞精神、扬起风帆、激励向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生命力的一个生动展现。这个发展格局的形成,源于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而使中华文化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文化自信重要载体的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期。 

  习近平同志著作的出版,为图书出版创新提供一个鲜活的范例。《摆脱贫困》《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多个方面揭示了习近平同志的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思想和范例。 

  从地方到中央,从如何脱贫致富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到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弘扬正气、斥责歪风……习近平同志语言明快、观点清晰、文风生动。他的探索、思考和经验,是执政为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范例,彰显了独特的执政风格、领导艺术、工作作风和家国情怀。 

  习近平同志多部著作的出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重要思路:如何把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以及追求梦想的生动事例宣传出去、介绍出去,从而进一步增进世人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最终达成更加全面了解中国、更加客观看待中国、更加理性读懂中国的目标。 

  仅就图书出版创新而言,一是要紧贴时代脉搏,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要牢记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坚持正确方向,编辑手段创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创作导向、出版导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时,要站在历史高度,具有学术前沿的眼光,提高传播力和引导力,寻找有价值的图书选题,重视图书开发,先声夺人,抢占市场,做强做大。二是要拥有一个比较稳固的作者队伍,走向基层,走向科研机构,在“一带一路”上做文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花力气,在公民道德上树碑立传,进一步弘扬正能量。同时,要向作者虚心求教,拜他们为师,获取有价值的图书信息,策划有分量、有价值、受欢迎的图书。三是既要从经济价值入手更要从社会价值入手评判选题,注重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进一步来看,图书出版内容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普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广大图书出版人员要以推动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为己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信心满满的自豪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奋发有为、齐心协力,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就申城图书出版事业而言,可以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读书会、读书节、书展等,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有了这些有利因素,图书市场就可以形成更好的消费需求拉动,图书就会在全民阅读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你好,在读什么书”成为人际交往的口头语时,文化自信才更为坚实、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学林出版社)

[时间:2017-10-25  作者:吴伦仲  来源:解放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