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我与印刷的不解之缘

印刷

  1999年高考填报志愿之际,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位书店老板,以前经常去他的店里买辅导书,他询问我志愿填报的情况,建议我报考北京印刷学院的印刷专业,原因是这一专业属于冷门专业,且就业形势好。当时我对印刷一无所知,但可能出于对他的一种莫名信赖,于是,北京印刷学院便出现在了我的高考志愿表里。没想到,最后我竟被北京印刷学院录取,从此也就与印刷结下了不解之缘。

  积淀  

  2003年从北京印刷学院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至今已有近十四年的时间。相比其他人,十四年我仅换过一次工作。在GMG公司从商务转到销售管理岗,从常坐办公室转换到经常出差,似乎并没有经历大的变动。也许是个性当中少了些许改变的勇气,所以我一份工作做了十几年。

  做商务工作时,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话、邮件的方式与人沟通。从小性格偏内向,当时自认为那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并且还顽固地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销售工作,因为销售工作需要口才和外向型性格。

  直到2012年,公司出现人员变动,我被要求负责销售工作。之后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遇到的客户类型也越来越多,常常感觉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全面,好在圈内很多朋友、客户都非常善于分享,自己也非常喜欢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以弥补自身的一些短板。

  一路走来,我认为为人处事和合作不外乎一个“诚”字,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才能得到信任,而信任恰是合作的基石。有时候朋友或客户明知产品或流程不是我能提供的,也会找到我,一般我会向同行的相关朋友请教,尽可能给予客户比较客观的答复,以供参考。

  时机  

  目前,很多毕业生在刚毕业时因为待遇、工作环境等原因,不愿意到印刷包装生产企业去工作,但是实地到印刷包装企业工作两三年所获得的对整个工艺的理解和掌握,是没有在生产企业工作过的人积累很多年都无法超越的。我个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没有在生产企业工作过,所以有时在请教别人关于工艺或材料方面的问题时,会发现很难理解透彻,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明白或掌握。所以我常常会建议毕业生,沉下心到企业中去,将大学学习的理论与真正的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如此,才能融会贯通,在有机会从事其他工作时,成为更全面的专业人才。

  当下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行业正在进行技术、环保等方面的优化和调整,这对于一般印刷包装企业而言是转型升级的好机遇,对于行业来说是去除过剩不良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原材料价格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持续上涨,环保要求的越发严格,以及数字化的冲击,给不少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压力,企业不得不放弃原先粗放式发展的思路,走精益发展、纵横发展之路,这对专业人才、数字流程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行业内的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打破了很多壁垒和门槛,专业人才需要有开放的心态,与行业内外进行不断的经验和信息的交流分享,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行业认可度。

  平衡   

  作为女性,相比于男性,更需要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五年前,面对角色和责任的转换,我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到工作中去,当时就出现了工作、生活有些失去平衡的状况,家人感到被忽略,出现不少矛盾。

  有一天,儿子昂着头对我说:“妈妈,我现在见到你的时间好少!你能不能不去上班?”虽然当时我条件反射地回答儿子“妈妈必须去工作,因为要养你长大”之类的话语,但他的那句话却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去思考。那时,我才发现确实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生活的失衡,所以必须作出调整。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中国传统的宗亲家族正在不断消失。我们常常无法停下脚步去思考、去欣赏、去体会生活,忽略了自己的体重、外形,忽略了自己与家人和家族的关系,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好在,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了之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所以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或读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度假和陪伴家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生活和工作需要平衡并加以实施,然后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本文作者为GMG中国业务发展总监)

[时间:2017-10-23  作者:肖丽  来源:印刷工业杂志社]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