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一天能印千万张 工人要懂色彩学

色彩学

  见证者说

  讲述人:常平

  (北京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工艺质量部负责人)

  讲述人:冯立捷

  (北京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部经理)

  在我们的记忆中,日报的印刷工艺这些年持续进步,1989年底的时候,淘汰了“铅与火”,走向了“光与电”,铅印消失了,实现了激光排版胶印印刷。2000年,印刷厂迁到通州区光机电基地,成立印务中心,同年报纸告别了单调的黑白印刷,进入了全彩时代。

  日报印刷厂在1952年组建,上世纪80年代,车间的两台民主德国引进的铅印轮转机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一小时一台只能印5万份,另外两台上海产的小铅印轮转机一小时只能印3万份。

  经历了多次的技术革新,目前我们的印刷设备相当先进,大多由德国制造,另外还有一组美国高斯GOSS-M800高速商业轮转印刷机,它是亚洲唯一一台具有80000对开/小时生产能力,能够同时印刷32页(16开)产品的高端商业轮转机,在印刷设备上我们投入三亿多元,日产量最高达到1000万印张,年生产能力达到20亿印张以上。

  从2011年至今,我们公司印刷的《北京日报》连续五年被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评为精品级报纸(最高级)。

  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在提高,对于印刷车间工人的素质要求也水涨船高。在过去,印刷工人的文化程度就高于其他工种,因为印的是书报,工人要铸字、拣字,起码都要识文断字,不能是文盲,虽然是工人,在社会上还会被人叫做“先生”,在铅印时期,无论从拣字速度,还是从排版质量来看,日报的印刷工出了不少的好手、快手。曾经有个负责铸铅字的老师傅,手艺相当精湛,家里的麻将牌丢了一张,他拿出个空白牌,掏出小刀“刷刷刷”几刀,往牌盒里一扔“找去吧!”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分辨哪张牌是他临时刻的。

  在铅印到胶印的过渡阶段,机器还没到位,我们印刷部门就做到了“兵马未到,粮草先行”。1985年,我们和东城区教育局合作,在东城区挑了100名高一学生,开设了印刷职业高中班,对这些学生培训了两年的文化课、基础课,还找来有理论知识的技术骨干,讲授胶印、激光照排、胶印制版的知识。毕业后,他们还到各大印刷厂去实习,磨炼了技艺,后来这批有知识、有实践的青年工人上了岗,对新机器毫无生疏感,可以说是“拿来就会用”。

  进入新世纪,引进彩色印刷机后,报纸变得五颜六色,上面花花绿绿的色彩都是由黑、红、蓝、黄调配而成,如何叠加、如何配比,都是由工人在机器上自行操作而成,这就考眼力了,一线的工人们必须有一定的色彩修养,懂得审美,印出来的报纸才能既美观又大方。因此,为了符合生产的需求,在招工时,我们对工人的学历要求从过去的印刷学校,到现在的印刷学院,升了一级。

  目前,我们印务公司的员工有240人左右,90%是大专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员工达到60%以上,具有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

[时间:2017-10-11  来源:北京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