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13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情况,部署了未来的工作。上海在图书版权输出方面做出的成绩,引起了广泛认同。一些经验也被向全国推广。
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版《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落地英国400多所学校投入使用,口碑甚佳,这件事引发的全国轰动,至今还未冷却。这应该是上海图书“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为鼓励优秀版权项目走出国门,上海自2013年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已有104个版权项目获资助。在业内看来,高品质的原创水准、专业的选题策划组稿,是上海出版物获得国际出版商青睐的基石,而不断突破语言瓶颈、壮大翻译团队、拓宽发行渠道,则促进这些图书走向世界各地的读者,每个环节不可或缺。
首先是力抓“中国题材”。随着中国的崛起,外国人对于中国话题越发关注,反映中国发展的“中国题材”也成为了图书对外输出的“富矿”。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将英文版权输出给国际知名的德国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格致出版社的《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正翻译成英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飞机出版工程”自2010年推出六个系列百余种图书,向爱思唯尔等出版集团输出了14项英文版权。
另外是集聚翻译人才,扫平文化输出的语言障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自2015年推出的“上海图书翻译出版计划”,资助直接面向译者,单部作品将获得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助。它以作品高品质以及能否进入国外主流市场两个原则进行评审。近两年,作家王小鹰《假面吟》、秦文君《小香草》、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的外文版图书获得了翻译资助。上海外教社的“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文库”目前已出版30多种,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该文库的汉英对照版《三国演义》日前出版,至此,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全部有了汉英对照版。
会议最后还强调,要着力突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导向为魂、质量为先、创新为要,强化战略思维、讲求工作方法,用足政府渠道、用活市场机制、用好社会力量,稳步推动中国出版走向世界。
[时间:2017-09-14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