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一行走进江苏扬州双博馆,通过直播镜头,带领网友一起了解中国雕版印刷这项传统技艺的前世今生,该直播吸引了千里之外的大量网友“围坐”在屏幕前观看。在直播过程中,中新网记者介绍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在雕版印刷演示区,特别用镜头聚焦芮名扬和沈树华现场演示写样、雕刻等工序,使网友直观地看到印刷大师的“工匠”技艺。笔者在该直播网页下的互动板块看到,网友们不仅对雕版印刷表现出极大兴趣,而且纷纷在互动板块写下了“骄傲”“神奇”“想去看看”等留言。直播印刷博物馆的创意激发了大量网友想去印刷博物馆参观、体验的兴趣。
从如上新闻不难看出,在数字时代,印刷文化的传播同样离不开新媒体技术。通过前沿技术与印刷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让传统印刷术从“深闺”走向台前,对印刷文化的传播有极大的意义,中新网记者直播印刷术的创意值得点赞。
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古老印刷文明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从中新网直播印刷的新闻中不难看出,新媒体技术首先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与博物馆的物理距离。以国内许多大型博物馆为例,大部分博物馆均在其官网上开设了虚拟展厅,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发网络互动平台,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游览”博物馆。2017年,我国最大的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也开始进行数字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建设,“网上博物馆”是最令人期待的一个项目。笔者了解到,网上博物馆将结合数字化处理的展品,利用高清激光全景拍摄、三维激光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制作中国印刷博物馆二层及地下展厅720°HDR高清激光全景数字成果,加入游客互动、重点文物展示等功能,提供展厅的导览路线,搭建中国印刷博物馆网上数字博物馆展示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生动、逼真的虚拟游览体验。
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与博物馆的距离,但需要注意的是,唯有实地体验和参观,才能提升参观者对印刷文明的认同感。如何提升参观者的参观兴趣?笔者认为,只有将古老印刷文明与最前沿的数字技术结合,让文物“动”起来,通过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频次,才能吸引参观者从屏幕后走到博物馆的展台前。当下,AR、VR、3D等前沿技术也让文物不再“冷冰冰”,通过这些技术可以随时为参观者展现各种形式的印刷知识、设计电子虚拟互动系统和多媒体互动游戏,让印刷文物不再作为展览品,而是成为“讲解员”。
互联网时代,传统印刷术已逐渐变为代表历史的文化符号,但是印刷文明的传承却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印刷术历经2000年之久,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如果没有印刷术,承载着知识、技能、文化等文明载体的书籍便没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可能,而人类文明也就失去了大范围传播的客观基础。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虽然当前传播文明的载体越来越丰富,但是印刷文明的传播仍然有着不可比拟的现实意义。因此印刷博物馆在传承人类印刷文明的同时,更应该融合先进的技术,让印刷文明的传播更“潮”一些。
[时间:2017-09-11 作者:樊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