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纸的最高寿命可以达四千年,而今天印钞纸的寿命是三四百年,为何现代机器造出的纸寿命反而大大缩短了?宋代古墓出土的一张纸,泡到水中之后,几乎恢复了原样,民国时期的文献,有的都已经碎成小片了。
9月1日下午,杨玉良在绍兴做了一场《传统纸的相关物理化学问题》的讲座,这场看上去很专业的讲座,杨玉良却讲得通俗易懂,让观众听得兴趣盎然。
杨玉良,中科院院士,一位曾经追着未来向前“跑”的材料科学家,2014年卸任复旦大学校长后,他把大量时间都耗在古籍上,致力于为中华古籍保护和修复寻找科学的方法,现任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宋代古墓出土的纸神奇复原
杨玉良跨界从事古纸研发,与他遇到的几件事有关。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杨玉良听到著名古籍修复专家张志清谈到在修复古籍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胶水和修复纸张质量不过关,导致了修复后对古籍的二次损害,很多珍贵的善本,毁在本该使它们寿命更长的修复材料上。
我国唐朝的古文献保存到现在,很多仍然是完好的,但是保存在南京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的民国时期文献,有的都已经碎成小片了。
2013年,杨玉良在江西看到了刚从古墓里出土的宋代《礼部韵略》,此书类似于当时的“新华字典”,即当时的书生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用它来“对标”方言与“普通话”。此套书共6册,后在北京的一拍卖会上拍出2990万元的高价。
在江西得到了这一团出土的宋代“普通纸”,杨玉良把它带回复旦大学实验室,分析纸张的成分。令他惊讶的是,这一团近千年的纸泡到水中之后,几乎恢复了原样,而且保持了原有的韧性。
“近千年的书籍有如此惊人的耐久性,而我于30年前买的现代影印本的书籍,有的严重泛黄、发脆,甚至拿起来一翻就会掉页。”杨玉良说,这些现象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造纸术为何今不如昔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有句古话“纸寿千年,绢保八百”,指的是由于宣纸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实际上古纸最高寿命可以达到4000年左右。而绢丝属于蛋白质纤维,它的寿命只有800年。
只是,科技越来越发达,现代纸张寿命为何大大缩短?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机器造纸出现并传入中国,中国传统造纸作坊大量萎缩。而中国的文献资料,并没有造纸技术方面的详细记录。造纸是项技术活,牵涉到很多细节,现代人用传统方法造纸,大多只重视其外观和一般书写性能,对纸张的预期寿命,从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最主要的是,现代人在造纸时为了节省时间,添加了很多技术手段和化学品,包括暴晒、漂白粉、烧碱等,使得纸张的寿命只有古纸的一半。”杨玉良说,他的任务是从科学的角度,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
“古籍修复用纸,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都选用日本的修复纸。这种纸1平方米不到2克,薄如蝉翼,但寿命极长,当然价格也不菲,一张A4大小的修复纸要上百美元。韩国用传统工艺制成的修复用纸,预期寿命可达4500年左右,中国作为造纸术的故乡,是否也可以生产高质量的修复纸?”杨玉良表示,当下,中国质量最好的机器纸,即印钞纸,寿命在300——400年左右。
[时间:2017-09-05 作者:沈卫莉 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