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爱信达: 大草原上的转型标兵

爱信达

  一家是祖国北疆大草原上的印刷“航母”;一家是东南沿海地区精益管理的印刷先锋。一家以沟通为企业文化基础,锐意进取;一家以精益求精为企业名片,改革创新。虽然地理位置相隔超过2300公里,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港利奥纸品印刷集团的改革历程却很相似,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家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印刷业南北两颗遥相呼应的“晨星”。

  当印刷人谈起内蒙古印刷业时,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往往最先跳入脑海。但在新的时代大背景下,祖国西北大草原上的这艘印刷“航母”同样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如何转型?转向哪里?在采访过程中,爱信达总经理照日格图对记者作出了回答。

  延伸业务触角

  “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书刊印刷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生死挑战我们能做的是学习、了解、尝试数字印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做强,也就是把纸媒体印刷业务进行改进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照日格图告诉记者。

  正如照日格图所说,为了提升爱信达在数字时代的硬实力,公司一向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其投资也可谓是“大手笔”。2015年,爱信达购置了内蒙古地区首台德国海德堡速霸CX102-6+L印刷机,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爱信达拥有100多台套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生产的印前、印刷、印后、精装等顶级印装设备,为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将发展触角延伸至其他行业,丰富自身的产业布局,2017年爱信达“涉密文件甲级资质”申请基本落实,成功启动保密印刷项目。一期项目占地283亩、投资1.8亿元,是内蒙古高考、自考、成考、中考、人事考试等试卷印刷的指定企业。目前,保密印刷项目已成为爱信达取得稳定收益的新业务。

  “如何将新技术与印刷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跨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照日格图告诉记者。近年来,3D打印技术兴起,爱信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新技术的市场价值。公司成立了裸眼3D创意中心,并携手康得新创建线下裸眼3D体验馆,打造内蒙古地区首家裸眼3D体验中心。同时,爱信达还建立了以AR、VR新技术应用为主的“阿芯达”业务平台,为企业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创立沟通新模式

  如何将转型理念传达给基层员工,并让其理解与认可,是一家传统企业转型中的难点。而在爱信达这里,由于有着高效的沟通机制,这似乎并不成问题。

  沟通是企业管理艺术的精髓,有效的沟通可以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自身发展。照日格图深知这一点,他告诉记者,爱信达对客户的开发、服务、维护都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从企业内部沟通来说,高层与一线的沟通、部门与部门的沟通、员工之间的沟通都很重要,为此,爱信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以沟通文化为基础,创造性地设立了“7779”面对面沟通工程,这项工程也在内蒙古当地传为美谈。

  “所谓‘7779’工程,即7位领导班子成员与7位机台班组成员,每周六上午9点开始面对面沟通交流。”照日格图向记者解释道,这种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使领导班子倾听一线员工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领导班子可以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向基层员工解释公司经营方针、奋斗目标和有关决策,增进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更体现在爱信达全体员工每年面对教材教辅印制“大考”时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

  无论是新疆阿尔泰地区还是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地区的蒙古族学校,他们需要的学生课本都由爱信达生产印制。每年的3月1日和9月1日前,书刊课本都会按时到位,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差池。也许有人认为,“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是基本要求,没什么困难。我们不妨将时间推回至2014年和2015年,熟悉教材教辅印刷的人可能知道,这两年是连续两年的超短期秋季教材教辅印制时间,印制周期整整缩短了一倍:2014年45天、2015年50天。尤其2014年秋季教辅印量大增,教材、教辅双重印刷的巨大压力前所未有。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爱信达全厂上下齐心协力,一刻也没有耽搁教材教辅的印制工作,顺利完成任务。照日格图告诉记者:“这说明‘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使命,已在‘爱信达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也说明爱信达的企业文化内涵已真正融入员工内心;更说明了我们是一个有突击能力、有战斗力的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的企业集体。”

[时间:2017-08-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