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新华印刷厂离“互联网+”有多远?

新华印刷厂

  互联网以及以此为平台的一系列创新,加速淘汰的是传统印刷产业已经不适应新竞争形势的部分,对此要有清醒、冷静、全面的认知和应对。

  国有印企曾经庆幸有行业保护政策的庇护,免遭纺织等行业含泪“砸锭”的痛楚,并与此同时借助“铅与火”向“光与电”的跃升,度过了一段黄金岁月。但如今风光不再,睁眼看到纺织业历经凤凰涅槃而实现了浴火重生,在国际市场也是风生水起,反观自己,面对“互联网+”“智能化”“个性化”“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改变困境、走出重围的机会,唯感翅膀沉重,欲振乏力。但其实,从来就不存在战略死局,绝处逢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并非异想天开,重拾信心、找好点、敢亮剑,一切皆有可能!

  互联网以及以此为平台的一系列创新,加速淘汰的是我们传统印刷产业已经不适应新竞争形势的部分,并用“互联网+”的新方法、新业态加以改造、升级。我们只有对此具有清醒、冷静、全面的认知和应对,才能在“互联网+”的时代跟上步伐,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目标。

  传统印刷业的困境

  近年来,国有印企受到来自多方面加剧困境印因素的影响。

  首先,生源总量达到高峰后,近几年呈持续降低态势,即便受国家新的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趋于上升状态,生源的止降企升也不会在短期内显现。

  其次,受国家教育减负、环保教材等因素影响,生均“两教(教材、教辅)”印刷量也呈降低趋势,兼有多种“两教”品种回归正度开本,用纸、印刷量都会有一定程度减少。

  第三,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印刷量受新媒体影响大幅下降,各类印刷品个性化按需印刷增多、多品种低印量趋势更为明显、新工艺大量应用。

  第四,人工成本上升,用工荒、人才荒等侵袭,大量技术骨干流失。

  第五,纸张、油墨等主要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环保、绿色印刷要求越来越高,对主要原辅材料,甚至采光灯具、废品处置等都有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导致成本上涨、利润较少、亏损增高,流动资金紧缺,赊账、推迟结账成为许多企业维持生产的常态化做法,甚至“五险一金”等应付科目也不得不推延,致使职工生病住院、职工退休、领取公积金等也受到影响。

  鉴于以上困难,一些企业信息化无法提上议事日程,已经实施信息化的,升级更新也因资金紧张一拖再拖,许多印企仍以传统粗放式管理为主,采用ERP等信息化管理的印企不多,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思路和方法的更为稀少。

  印刷业邂逅“互联网+”

  经过“光与电”洗礼的传统印刷业,是最早融入信息业的产业之一,从接受洗礼的时刻起,传统印刷业其实已经不是我们头脑中曾经想象的那种传统产业了,已经是一脚跨入信息业、一脚仍停留在传统加工业的转型期印刷业,因而,这个产业成为受到互联网冲击最大的产业,一点也不意外。

  印刷业邂逅互联网以及“网互联+”,首先改写的是印刷业边界。互联网构建了新的中介,提供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信息展示方式、更好的决策支持体系和更好的连接方式。

  一是网络营销全流程。印刷通常没有自己的定型产品,订单都是业务员跑出来的,其中的艰辛、人情世故、心酸故事难以为外人道,非业内同行难解其中味。互联网不仅提供网上计价、问询,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营销体系,有效管理这个体系,将在更广范围内,与客户(潜在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借助新型网上结算方式、现代物流体系,实现业务的全流程网上服务。这个服务平台,每个角落都可以互联互通,道路不管远近,时间不分早晚,只要按约定,有人无人在线都可以对话,就是跨界也不在话下,需求信息只要晒上网络,立马就能寻求到合作伙伴。

  二是按需印刷零库存。近年来,按需出版风起云涌,作为网上出版的载体,印刷厂与出版单位的密切合作,可以帮助按需出版单位实现零库存。同时,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可以借助多年与出版单位合作积累的丰厚电子化的出版物资源,实现其二次开发,使沉睡的资源唤醒并创造新的价值。

  三是降成本开新思路。印刷业近年来深受成本高企之苦,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环保包括保证职工职业健康安全的成本越来越高,原辅材料不断涨价。另一方面,受竞争激烈影响,20多年印刷工价未升反降,内部挖潜几乎无路可寻,一批批厂家难以为继纷纷转行或关门。互联网的包容、共享功能,使得在整个印刷接单、生产、用工、采供原辅材料、物流、交付等全过程中,可以有效调配资源和信息,协调经营、管理、生产、用工等各个环节高效运转,减少重复劳动,节省生产开支,降低各方面的成本。如果再深化一步,还可以为企业优化营销渠道、管理方式、生产要素、劳动力配置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产业结构更合理,流程更顺畅,更好地适应市场化运作。同时,借助网络强化管控,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更好地监控生产流程,确保印刷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管理人员、节省了管理费用,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节约生产、有效生产。

  四是开拓印刷电子商务市场。诸多行业联姻“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效益。近年来,印刷电子商务试水者众多,有的取得了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即便失败者,其教训也能让我们引以为戒,免遭覆辙。同时,市场风云变幻,“互联网+”的疆域越来越扩展,已经与衣食住行以及一切日常活动更紧密地联系融合为一体。以至于今,一个行业,一个个体,离开互联网,甚至寸步难行。无论未来印刷电子商务采用何种形式或平台,印刷电子商务都是不可阻遏的一种趋势,唯有紧抓不放,取得先入优势,才是上策。

  总而言之,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印刷企业不是说应该转型,而是必须转型,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印刷业要求生存图发展,舍此无解!

  智慧印厂呼之欲出

  也许,在印刷业多数厂家仍处于工业2.0(电气时代)的转型期,工业3.0(信息时代)的普及期,工业4.0的示范期,阶梯性共生现象仍将持续,智慧印厂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路程的时候,谈论工业4.0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话题,但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并不会因为步子慢而等待,更不会因为不适应而停滞。就像智慧印厂,已经不是概念产品,而是已经实实在在的成型系统了。

  印刷数字化智能化已经喊了多年,但那时,更多是将其作为一个未来的目标、一个梦想、一种概念来看待。甚至有的还在将其细化,比如数字化智能化,是否首先从印前环节开始,再逐步向印刷、装订环节推延等等。然而,言犹在耳,桃花源中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但睁眼一看,已是恍若隔世。这就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脚步,不再是走,而是飞奔、甚至飞跃。以往,我们看到的是国际著名印刷供应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现在,2017北京国际印刷展上,我们看到的已经是北人集团的智慧印厂演示了,国产印刷设备突飞猛进,决不再逊色。

  以往推进的ERP,仅仅是这个系统的基础层,而且是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扩展应用范围的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基础层,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订单计划。另外,还有MES层和PCS层。MES层是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包括生产调度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成本与质量分析、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运行管理、AGV物流系统、设备维护管理、能耗管理、备件和辅料管理。PCS层是生产过程信息系统,包括印前设备、切纸机、胶印机、折页机、堆码机、装订机等其他设备。

  智能工厂的关键技术是智能生产设备、智能物流设备、仓库管理系统(WMS)、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云服务平台、绿色节能设备、制造执行系统(MES)。价值体现在优化流程、效率、生产环境,印前、印刷、印后、物流、生产管理、资源管理全流程覆盖,改变上下游工作方式,大幅提升效率;变革价值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绿色环保;传递更高影响力,融合贯通印前、印刷、印后整个产业链,扩大产品的范围和产能三个方面。

  智慧印厂能够实现智能报价、自动处理、软件打样、动态排查等功能整合。特别是其动态排查可以根据交货时间要求,安排机台生产,并根据不同机台的活件安排及设备状态,自动进行新订单的生产安排分配。印完之后,工人不需要手动记录相关数据,只要用一个iPad或者自己的手机一扫就等于汇报了。所有机台的信息都汇总到云平台,云平台的信息,可以供内部或外部随时查询。云平台配合智能工厂可以打破企业原有的服务边界,不管客户在哪个城市,都可以通过平台统一管理订单,通过发展外协伙伴,就近进行生产服务。

  同时,智慧印厂搭建了云印刷。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与终端用户链接,通过印前处理IT系统,将印刷最复杂的印前处理部分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进行高效处理,将个性化、海量的小订单集合为大订单,交给配套齐全的高端专业印刷厂按照云印刷的标准组织生产。目前,这类云印刷已经或即将包括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定义“新”名片、“新”单页、“新”展架、“新”不干胶、“新”折页等。

  内部管理而言,智慧印厂能够做到:生产设备网络化,实现车间“物联网”;生产数据可视化,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生产文档无纸化,实现高效、绿色制造;生产过程透明化,智能管理,一目了然;生产现场无人化,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具有智能工厂操控平台、AGV给供纸机上纸、智能印刷生产线、自动收纸打捆设备、自动堆积打捆机、AGV智能输送小车、码垛机器人、智能装订生产线等。

  出离传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互联网+”,应首先实现观念体制改革。国有印企,许多厂家目前仅完成名义上的改制,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经营观念、市场意识、融资意识和方式等,尚与市场化经营有一定差距。这些也是迟迟走不出经营困境的因素之一。企业经营者,包括中层管理人员要做的基本功课还很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粗放化问题仍然严重,按流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不强,一线人员劳动收入即便是实现计件工资的岗位,收入的计算还有许多人为因素在内,影响一线人员劳动积极性,设备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造成维修特别是抢修成本高,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材料与产品质量匹配粗放化造成低质高配浪费、高质低配难以达到要求的问题,管理岗位因人设事没有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制约,还有人员管理上,受历史原因影响,还难以真正实现市场化、合同化管理,诸如此类问题,互相掣肘,如不加以认真解决,必将继续制约企业发展,也必将制约“互联网+”应用的效果。

  从印刷向文创转型。印刷企业没有定型产品,仅靠为客户加工受制约因素太多,且诸多因素无法掌控主动权,这个一直是印刷业发展的主要软肋之一。一些有识之士和探路者积极探索,取得了成效,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开拓思路的范例。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大体如下:主动采用新技术、拓展新思路,对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创意与现有印刷业务的有机融合,让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成为印刷企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向文化产业的延伸,也是国家行业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如果借此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型产业向文化创意领域进军能够破局,也必将是印刷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文化产业融合的探索之举。

  循序渐进打造智慧印厂。打造智慧印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现阶段许多印刷企业从工业2.0、3.0向4.0发展的较为漫长的征程。许多印刷企业目前尚无IT部门,更谈不上强大的IT技术能力。我们能够买来设备,但买不来能力,买不来跨越两个甚至三个工业时代差距的能力。对多数印刷企业而言,还需要尽快走出工业2.0,打牢工业3.0的基础,再考虑向工业4.0进军。整个过程中,已经具有ERP系统的,需要进一步扩展其功能,以便为与其他软件系统链接、整合打好基础。生产管理方面,多数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需要在延伸ERP功能中构建生产指挥系统和生产动态监控系统,初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把控。期间要做的基础性具体工作非常繁杂,包括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工艺参数数字化或者固化,再将一些经验信息化,通过后续生产不断改进、优化,并积累到信息化系统中,从而大大降低印刷生产对人的要求;构建知识库、数据库,收集日常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便于以后再做同样订单的时候,能知道同类订单在生产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哪些故障,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同时,在这些局部智慧系统应用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为全面实现智慧印厂做好软硬件以及人才准备。

  达尔文说过:自然界“能够生存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国有印企要在新的环境下活下去,并具有生存能力,不能希冀存在一片世外桃源,靠躲避竞争,做桃花源中人;也不能希冀改变食性,靠一片竹林,维持最低的种族数量像幸运的熊猫一样活着。我们要从以往习惯的生存模式、思维观念中脱茧而出,成为市场人,不怕风浪,勇于胜利的市场竞争者。

[时间:2017-08-15  作者: 潘振明  来源: 中国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