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贡献近六成 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消费经济

  消费贡献近六成开启新周期新旧动能转换将成经济发动机

  中国经济增长新支撑点快速崛起

  专家和机构认为,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近期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正在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以及企业利润多月来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目前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已超过六成,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54.1%。近期,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新动能逐渐成长为稳定增长的主要支撑力,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不会出现拐点,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提速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制造业正呈现向中高端快步迈进的大趋势。

  6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表明,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中,装备制造业占40.7%,比5月份提高1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19.3%,提高0.6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占22.1%,比5月份下降13.4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下降。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采矿业。

  相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和企业生产的扩大是分不开的。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3.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和6.2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分别上升0.3个和2.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城市轨道车辆、SUV、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缆、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了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去年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企业经营和预期明显改善,工业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去年3月份以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基本都保持在6%以上,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同比又有所提高。工业生产的稳定、效益的改善、预期的改善,又带动了工业投资的增加。上半年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了5.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改造的投资增长了11.8%,占制造业投资的45.6%,为今后工业的稳定增长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专家表示,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中,未来高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仍然会领跑整个工业,这种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陈耀表示,由培育新动能引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目前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正在增加,例如有色金属的冶炼等已经实现自动化和一体化,未来还将向智能化转变,资源深加工行业的工作效率会因此有非常大的提升。

  强劲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成亮点

  今年以来,消费增长稳健,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与此同时,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也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速为10.4%,投资增速为8.6%,消费增速自去年5月起连续跑赢投资增速。二者增速水平的差异暗示,投资和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目前,消费已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为8.8%,实际增速为7.3%,均好于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的水平。这显示居民收入继续改善,收入增加自然会带来消费需求的提升。

  “消费往往是中国宏观研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变量。但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一季度更是高达77.2%。各界似乎开始意识到消费的重要性,甚至将其作为经济‘新周期’开启的一个重要证据。”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短期消费增速将保持相对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消费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上升,消费的内部结构正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快速转型。未来关注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变化,或许比关注消费本身的增速更为重要。

  数据显示,消费本身的结构正在升级。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对于消费结构未来转变的方向,国家统计局贸经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通讯器材、汽车、居住相关商品、文化用品等品质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研判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有基础

  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显示,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个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摩根大通和野村证券把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7%上调至6.8%;亚开行将2017年和2018年的中国GDP增速,分别由6.5%和6.2%上调至6.7%和6.4%;渣打银行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6%上调至6.8%,并预计中国有望实现2010年以来首次加速增长。

  此外,花旗银行将中国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从此前的6.5%和6.4%上调至6.7%和6.6%,2017年全年GDP增速预测值也从6.6%调高至6.8%;彭博对56位经济学家调查后也认为,中国经济三四季度增长预期分别为6.7%和6.6%,比此前预估值分别提高0.1%。

  专家表示,在结构升级、新动能逐渐成为“压舱石”和“稳定器”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拐点,将会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邢志宏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积极变化还会继续增加,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此前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进一步证伪了经济“硬着陆”的说法。进入2017年下半年,经济在2016至2020年间的L型走势和高韧性越来越被认知,经济短期比市场上偏乐观的预期还要强。

  谢亚轩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韧性主要源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结构的转型,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以及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二是出口转暖对中国经济边际贡献较大;三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可以缓解金融监管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四是金融去杠杆与金融支持实体或许能够兼顾。展望下半年,基本面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间。

[时间:2017-08-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