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属活字印刷术与近代文明

金属活字印刷术

  当你埋头苦读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几百年前的先人阅读的图书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当你在公交、地铁站匆忙地买上一份还洋溢着墨香的报纸时,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印刷术带给你的便利;当你在学习、工作之余翻开这篇文章之时,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正被包裹在一份与近代文明水乳交融的印刷文化之中呢?是的,就是它,印刷术。正是印刷术把近代文明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这种惯性与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其实这里所说的印刷术指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术。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北宋时期的中国,由当时著名的工匠毕升所发明。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并被称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中国的活字印刷机尤其是活字字模其做工材料基本上为木质,虽然相对于先前的雕版印刷术而言无论在印刷成本还是印刷效率上都有所提高,但鉴于材料的局限性,书籍的大规模生产与传播仍然很难实现。并且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即便是一字一刻仍需制作几万枚不同汉字的字模。而对于欧洲的字母文字来说,所有的词句都是由基本的几十个字母组成。这种文字上的天然差异也就使得他们更具备普及活字印刷术的条件。在毕升活字印刷思想的基础上,更具开创性的发展是由15世纪德国的一位名为古登堡的工匠完成的。他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进而真正开启了文化的大众传播时代。

  约翰·古登堡于1400年出生于德国莱因河与美因河交汇的工商业城市美因茨。他的父亲是造币厂的一名工匠,受其父亲的影响古登堡从小就学习金匠工艺。1434年,古登堡离开美因茨远赴斯特拉斯堡谋生,在葡萄酒榨汁机工作原理的启发下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活字印刷机。这台印刷机体型庞大,足有五六英尺高,采用长柄杆转动笨重的螺杆,朝下向平放在活字版上面的纸张施加压力最终完成印刷。在新型的印刷机问世之后,兴奋的古登堡就迫不及待地将其投入生产。以此印刷机,古登堡共排印了几部书。其中最为著名并被称为“金属活字印刷第一书”的就是《古登堡圣经》。此书又名《马撒林圣经》或《四十二行圣经》,是西方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印刷书籍,因古登堡而得名。该书全部内容皆为拉丁文,每页42行,共计31卷,1455年印成于德国。《古登堡圣经》在当时究竟印刷了多少已经无处可考,现留存在世的大约有40部,其中最为完整的3部分别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中。在此后的300年里这种印刷机一直风行,每小时可以完成250张左右的单面印刷。之后他又进一步研制与发明了与金属活字印刷机相配套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锑为合金的活字。并且改进了油墨的性质,使其能牢牢地吸附在金属活字之上。最终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5个步骤组成的金属活字印刷工艺。古登堡所发明的这一整套金属活字印刷工艺大大提高了印刷机的使用功效,提高了印制效率的同时也严格保证了印刷成品的质量,他也因而成为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技术奠基人。

  印刷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与利润,于是新型的技术不胫而走,在15世纪末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传遍了整个欧洲。到16世纪初,几乎欧洲国家中的每一个重要城镇都有了几家靠金属活字印刷术谋生的店铺。这在普及印刷图书的同时也催生并促进了近代文明的发展。

  金属活字印刷术对近代文明最为直接的影响无疑表现在知识的传承方面。在黑暗而漫长的中世纪,图书的制作基本以手抄为主,生产的成本极其巨大,而产量却非常小。因此,知识与文化只能为少数贵族阶层和教会人士所垄断。普通民众很难有机会读到书、接触到知识,文盲率也普遍较高。但在新型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之后,书籍得以大规模、低成本复制,原先获取知识的壁垒被打开。于是人们逐渐有机会、有条件接触到更多的书籍与知识。这为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动力也提供了条件。对阅读以及知识的渴求,使得教育在近代早期蓬勃发展起来,公民识字率节节攀升,为近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智识基础。同时,印刷书籍的便于获得也为众多大中小学提供了难以计数的教材,为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金属活字印刷术对近代文明最为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其对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三大标志性事件的影响之上。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可以称为西欧由黑暗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三驾马车”。金属活字印刷术诞生之后,欧洲的很多地图、航海图便开始使用这种技术印刷。一些经航海家、地理学家实践后绘制的带有全球一体观念的地图渐渐地传播开来。这些地图也许在国家、海域的具体位置上并不准确,但却表达了一种新的地理观念,为刺激和推动15世纪末期至16时期初期的地理大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型印刷技术产生之后,早在14世纪就开始大量发掘出来的古希腊、罗马的著作和文艺作品也终于有机会重见天日并为更多的普通人所阅读。这时候人们才发现,“人”的地位其实早在古典时代就已经被肯定,“神”的至高无上无非是中世纪时教士们的合谋。伟大的文艺复兴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而印刷术在为其传播人文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如果非要发掘爆发于15世纪早期“胡司宗教改革”的失败与发轫于16世纪初德国“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之间原因的话,那么有没有印刷术的参与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德国宗教改革期间,金属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已经开始普及,路德也正是在大量的印刷出版宣传新教的图书、小册子、传单和海报之中使民众在一夜之间接触、接受并拥护新教改革的。而随后在英国和法国的宗教改革中,可以说没有了印刷术的配合其结果也难以想象。因此,虽然不能说在这三大事件中金属活字印刷术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至少其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此外,金属活字印刷术还对近代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带来了社会流动的加快,传统的社会结构不断被摧毁,人们逐渐开始摆脱了原先狭隘的空间观念。而印刷术所带来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也为我们带来了报纸、期刊等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一定区域内的人“异质”成分缩小,“同质”成分日益增加,社会成员的团结感和连带感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日渐意识到自己是有着共同血缘、语言、文化、情感和利益的共同体。印刷物使得相似的人们更能彼此认同并且更加相似,而人们也得以有了渠道表达自己的话语,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

  不过,纵使再具有创造力与生命力,但随着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21世纪初期计算机、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传统的印刷品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大众化、互动性方面,互联网无疑具有更大优势。但是,也不能就此说印刷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在稳定性、可信度以及便利性方面,互联网暂时还无法取代印刷品,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相对于印刷品来说互联网还仅仅是多了一种选择而非简单的取代。况且,由金属活字印刷术促成的近代印刷革命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释放殆尽。

[时间:2017-08-08  来源:善本古籍]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