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出版创新属于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出版行业应通过不懈的努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通过出版内容、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等创新,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1.出版创新的三个核心环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分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出版创新是文化创新的一部分。现代出版的本质是内容的选择、复制和传播。从出版的三个核心环节出发,出版创新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出版内容的创新、出版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出版者和市场之间交换方式的创新。
出版内容的创新。出版承担的主要角色是忠实的反映和传播者。记录和反映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实践,是出版创新最重要的内容,支撑着出版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出版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它反映了出版业自身顺应新技术发展的实践和进步,每次科技创新都会带来出版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与革命。从结绳记事——甲骨竹简——纸张笔墨,到铅与火、光与电,人类记录文字和信息载体产生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文明的巨大进步。出版就是在这种文字载体的变革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给出版业带来又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出版者和市场之间交换方式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它反映了出版业适应市场经济形态的新发展的实践和探索。不管出版的形式如何变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者和读者之间、出版商和出版物市场之间总是要不断发生交换,出版才能继续下去。传统的出版经营方式(商业模式)经过长期发展,是相对清晰和稳定的,但是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被打破,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网络书店、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有声阅读、多媒体应用、资本运作等,而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未来的出版方式有着重大影响,这类创新也是出版创新的一个重要层面。
2.出版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出版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更多的好书、出精品,出传世之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的统一。其中,社会效益和文化责任是第一位的,是行业的核心价值所在。
出版业本质是文化,出版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传承知识、创造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不管出版形式如何革新,载体如何变化,出版的基本社会功能不会改变,出版者的政治责任、社会良知和出版业的公序良俗不能改变。特别是在内容创新中,既有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吸收问题,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问题。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独特优势,因此,在推动出版创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以出版创新提升文化自信。图书作为记录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关乎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事关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事业有了突飞猛进发展,2015年全国出版物数量达到47万种,但图书精品力作并不多,能够产生市场轰动效应以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书更少,而且市场上存在大量同一主题重复出版的图书,跟风炒作现象严重,缺乏思想沉淀,缺乏创新。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图书等出版物精品力作越多,就越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版战线责任重大。
首先,应更多出版深入阐释传统文化精髓和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大重点文化工程的扶持力度。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出版行业要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多做精品工程,为全民阅读出书,为公共文化建设出力,为文化传承做贡献。
出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要深入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传统美德、中华人文思想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中国文化优秀典籍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提炼,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出版弘扬革命文化的作品。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儿女的革命斗争史,为出版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养分、智慧和继续前进的力量。出版作品应当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出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身处伟大时代的中国呼唤伟大的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也为生产精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部好的出版精品不仅能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而且还能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出版行业要以把握主流价值、坚持正确导向为根本,以建机制严把关、重扶持出精品为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出版精品创作、生产和传播的良好业态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出版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去发现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真正用优秀作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以创新的出版载体和传播方式、交换方式 ,全方位传播文化。传统图书主要是以纸质媒介为主要载体,通过新华书店销售的途径到达读者手中实现传播的。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的开启,图书的传播与交换逐渐通过网络书店、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有声阅读、多媒体阅读等路径实现。随着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载体的增多,博客、QQ、微信等平台的不断创新,文字、声频、视频手段皆可,使得出版载体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快捷化。出版业必须跟上时代,把出版行业做成整个文化产业中内容、创意的基础平台,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将内容进行加工,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国内外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引导我们的读者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推动出版创新,要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封建复古主义、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内容为王、突出思想内涵,加强出版规划和选题策划,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传播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深化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促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网络出版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做大一批出版企业。要突出中国视角、国际表达,注重本土化运作、差异化推进,推出更多外国读者喜看爱看的图书精品,真正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塑造中华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社)
[时间:2017-07-27 作者:周世慧 来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