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书店曾连亏15年,演绎实体零售崛起之道

实体书店电商

   2017年7月18日晚,吴清友带着他的那份诚恳、执着、专业与严谨,永远地去往他心中的诚品书店了。

 
  28年来,他摸索着由传统的“以书而书”转为如今的“书+零售”的模式,更是没有依靠过电商渠道,把诚品书店开遍两岸三地,缔造了华人文化地标。
 
  不只是书店
 
  “诚品的成立,不是为了商业模式的成功。”曾到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吴清友,在40多岁的年纪里,更渴望让生命积累一点智慧。
 
  尽管诞生在1989年,但实际上,诚品书店成立伊始,便不是我们如今所定义的传统书店。
 
  起初,诚品只在地下室卖艺术和建筑类的书籍,后来吴清友索性把一楼和二楼也租下来,一楼开了餐厅,二楼用来扩大书店范围。书种也新增了与人文新思潮相关的书,尤其是外文书。
 
  此外,与锁定某一类别的图书或者以畅销书为核心经营的同行不同,诚品追求图书品种的最大化。这种图书内容的多元化吸引了多元化的读者,也为后来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彼时的台湾,思想与知识界正处于激烈碰撞的年代,各种新思想不断涌现。诚品书店的出现,正好填补了那个时代的思想与文化饥渴。
 
  后来,整个传统书业渐渐陷入困境,诚品开始实施去中心化策略,引入非书商品。
 
  由于诚品的书种品类多,非书商品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广,因此,诚品的顾客群体也极为广泛。在此基础上,2005年,诚品尝试转型,由以书为主转为书与生活共存。店内开始突出诚品生活,淡化第三方品牌。无形中,诚品逐渐建立起品牌文化。
 
  当下,零售业大谈特谈消费升级、体验升级,实际上,多年前的诚品就已经在提倡体验式消费。
 
  在整体硬件规划和设置上,诚品就特别注重设计思维,尤其是空间设计和场景设计。一切以生活为主导,为顾客营造出一种融合的氛围。并且,每一家书店都以当地的文化生活特色为主,绝不重复。
 
  这些设计更多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在门店各个位置都有查询终端,可以随时便于查询商品;同时,店内设立多个查询点、收银点和会员服务点,便于用户的分流。
 
  围绕着“把生活变成一种艺术”的理念,诚品建立起自营品牌,如电影院、展示厅、文具馆、音乐黑胶馆、酒窖和旅馆等。店内的所有业态互相兼容,书籍、餐饮、文具、服饰、文化活动、极具品位的设计……都是构建“诚品生活态度”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诚品亏了15年,2004年才扭亏为盈,书店从2007年才开始盈利,且只占总营收的30%左右。
 
  本质上讲,诚品不是书店,也不是文具店、咖啡店,它在台湾的注册分类是百货零售。28年来,它更是没有依靠过电商渠道。
 
  如今,诚品更是一个文化品牌。
 
  诚品与台湾书业
 
  现代文明社会本质上是知识社会。大部分人依赖知识和技能获得生计、价值感、尊严和自由,整个社会也依赖知识,以知识作为核心之一来设计并运转。在此环境下,书店便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和有机构成。
 
  因此,我们谈诚品书店,不能单独看一家书店,还要看一个城市的书店,更要将其放在历史背景之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济的画卷页页翻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走上现代化的轨道,在大环境推动下,台湾经济也迅速起飞。
 
  在此背景下,台湾首家大型连锁书店“金石堂”诞生了。窗明几净的硕大空间迅速吸引了中产阶级,台湾也开始进入消费时代的热潮,理财与励志的书籍在金石堂的推动下,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此外,金石堂还创立排行榜,几乎主导了当时的台湾出版文化。
 
  诚品书店的出现,则让台湾书业,尤其是出版业变得更国际化。诚品引进的外文书,更是影响了编辑和出版人的思考。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译者陈建铭,曾在诚品书店古书区担任编目、采购和门市工作。古书区的工作经历,让他一路收集版本学、中外出版史和印刷史等专门知识主题,也埋下了编译和出版的梦想种子。
 
  诚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台湾出版业的品味,许多出版社开始将目光转向人文社科之外的生活风格类书籍。“生活风格”也逐渐成为台湾的文化关键词。诚品的门店也越开越多,吸引聚集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到了2000年左右,已经与金石堂并驾齐驱。
 
  进入21世纪,台湾逐渐涌现一批强调“有态度”的独立书店,还有一些二手书店。这些书店不论贩卖的书种,还是内部装潢,或多或少都有着诚品的影子。但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挤压之下,这些独立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诚品却日渐壮大,并成为台湾的文化符号之一。
 
  台湾的人文氛围是诚品生长的土壤,吴清友曾说,诚品是这个社会里时空环境下的集体创作。
 
  实体书店之路
 
  回首中国书店的发展,其带着深深的时代印记。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受经济良好发展的影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出现了一批独立书店,如万圣书园、季风书园、博尔赫斯书店、枫林晚书店等。
 
  2000年前后,书业达到一个高潮。出版业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网络书店兴起,如当当网、孔夫子旧书网;二是新华书店在市场压力下开始重组和转型,大型书城也渐渐出现,广州购书中心、深圳书城便是在当时创办的。
 
  然而,到了2013年,因图书的微薄利润无法支撑卖场的高额成本,再加上网上书店冲击等原因,实体书店开始大规模倒闭。
 
  从2016年开始,受实体经济回升的影响,实体书店也出现回暖迹象,一批独立书店又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生活就像钟摆,偏到某一边,又会偏回来。如今,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已经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手”,而是同行的伙伴。
 
  而在时代巨浪的冲击下,生存下来的,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比如三联书店、西西弗书店。它们又与诚品有着相似之处,不依靠电商,摸索着由传统的“以书而书”转为如今的“书+零售”模式。
 
  近两年,三联书店在门店经营之外,开始选择与倡导人文为主的亚朵酒店合作,在酒店中打造24小时免费阅读空间——住居,每间“竹居”藏书数千册,无论是住店客人还是周边邻居,都可以实地免费阅读。
 
  西西弗书店则在2007年开始采用咖啡馆+周边产品结合的模式,并以此反哺图书部。此后,矢量咖啡馆和不二生活馆便成为每家店的标配。
 
  但实体书店靠卖书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一方面实体书店在努力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很多电商也开始走到线下。同一类型、同一模式的实体书店遍布于各城市,最终的成功者必然要靠品质取胜。
 
  诚品也早已用它的经历告诉众人,盈利是急不来的。不管是经营书店还是其他企业,在品牌化阶段和强势化阶段,所要完成的目标是攻占市场份额和培养消费习惯。而在这两个阶段,盈利状况都不会太理想,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
 
  在千变万化的互联网推动下,如今的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急于大规模盈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能促使短期获得良好收益,但无法塑造一个长期稳固的品牌概念。
 
  企业经营正如阅读,无量又无边。

[时间:2017-07-21  来源:钛媒体]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