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青年时代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的茅盾,20年前曾填过一首词,称赞这家出版社在近代的维新大业中,“曾开风气,影印善本,移译西哲”,“数出版先驱,堪推巨擘”,这是至高无上的评价。
回溯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及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廷被迫终止对外国人在华创办企业设禁,基于同样的考量,对中国人开办企业的限制也逐步放开了。很快,上海等开放口岸掀起了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热潮。1897年,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和高凤池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商务印书馆。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青年时代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的茅盾,20年前曾填过一首词,称赞这家出版社在近代的维新大业中,“曾开风气,影印善本,移译西哲”,“数出版先驱,堪推巨擘”,这是至高无上的评价。
白手起家的小作坊
成立之初的商务出版社只有2部手摇小印机、3台脚踏圆盘机和3部手扳压印机。平日里,夏瑞芳和鲍咸昌、郁厚坤三个人负责出版社的日常工作。他们招聘了几名工人,承印商业表册、账本和教会图书等。因为当时以出版商业簿记为主,故得名“商务”。
由于夏瑞芳经营管理有方,商务印书馆的生意蒸蒸日上、日渐红火。夏瑞芳并不满足于此,他抓住了当时社会上的“英语热”,主动出击,翻译并引进印度的英语教材,命名为《华英初阶》、《华英进阶》,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销路很好。夏瑞芳尝到了甜头后,便邀请原翰林、当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张元济来馆主持教科书编写工作。自此,商务印书馆开始走上了一条依靠教科书的发家之路。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新学教材主要引自日本,因此商务印书馆开始为中日合办,双方资本各10万元,由日本引进先进印刷技术。1904年商务印书馆编印了最新国文教科书,几个月内就风行全国,接着还出版了各种中外工具书,销量也稳居全国第一。
到20世纪30年代,在教材出版领域日渐强盛的商务印书馆开始进军高等教育领域,这得到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重视和支持。从1932年到194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大学丛书》共有三百多种教材图书,其中的杰作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王力《中国音韵学》、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刘仙洲《机械原理》即使在今日,仍然是各学科必读的经典教材。
助推现代化进程
由于出版教科书的需要,商务印书馆的国外名著引进和翻译工作也随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著名翻译家严复译著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学术名著均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1年商务印书馆又把它们汇编为《严译名著丛刊》大量重印发行。这些译著在细微之处无不践行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很大。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界的另一巨擘——林纾也被收入商务印书馆的旗下。1902年商务印书馆开始编印《说部丛书》,大规模地出版了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1914年商务印书馆又结集出版了《林译小说丛刊》(100种),包括他的代表作小仲马的《茶花女》、斯陀夫人的《黑奴吁天录》、英国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
改革开放后,商务印书馆的外文书籍编译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1981年,商务印书馆正式汇编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到2012年10月,该丛书已经出版到第十四辑,共收录599种。多年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始终保持简约朴素的设计方针,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外,几乎没有任何冗杂的装饰;学科领域通过书脊颜色的不同予以区别,如橘黄色代表哲学类,黄色代表历史学,绿色代表政法类图书,蓝色则表示经济学等,彼此之间绝不混淆,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今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在学界颇受好评。
毁于战火的东方图书馆
日军入侵上海前夕,商务印书馆的图书出版量已占当时全国的52%,成为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分支机构遍布陆港台及东南亚各地。作为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公共图书馆,东方图书馆的前身是商务印书馆的内部资料室——涵芬楼。
1904年涵芬楼正式营建,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30年代时,东方图书馆藏古今中外书刊已达四十多万册,另有图表、照片5000余种。其中,中文孤、善、珍本3700多种,35000多册。更为荣耀的是,东方图书馆的方志收藏最精、最全,全国府、厅、州、县志已搜罗到的有1753种,占全国应有种数的84%。东方图书馆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张元济曾一言指出其中的艰辛:“十余年来,搜求未辍。每至京师,必捆载而归;估人持书叩门求售,苟未有者,辄留之”;“当时凡遇各家藏书散出时,总是尽力搜罗。”
东方图书馆名列亚洲第一的称号在外。正因为此,日军认为“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于是,这一座文化宝库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先投掷炸弹、后纵火焚烧,整整烧了一天,彻底毁灭。当天纸灰飞扬,弥漫上海上空,从闸北飘落到几十里外的沪西。
东方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从此绝迹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有人甚至认为:火烧圆明园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
编印辞书和工具书的传统
商务印书馆的辞书和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具有优良的历史传统。从1899年的《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开始,到194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书就已经占到当时辞书总和的三分之一。
1919年初版的《国音学生词汇》,30年间重印达500万册。1930年出版的《四角号码词典》发行数达200万册。1927年初版的《英汉模范字典》重印达50万册。1956年,原新华辞书社编写的《新华字典》开始由商务印书馆负责编辑出版,历经50多年的不断修订、完善,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字典。50年来,一代代商务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让《新华字典》既保持高品质高品位,又维持在“一斤肉”的低廉价格,使得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购买得起。改革开放以来,商务印书馆在辞书方面继续出版了许多新的品种:如《汉英词典》(197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新华词典》(1980)等。近些年陆续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故训汇纂》及“新华”系列汉语辞书,“新时代”、“精选”、“牛津”、“朗文”等几大系列外语辞书,都深受海内外亿万读者的欢迎,成为图书市场上商务代表性品牌。
面对出版市场激烈的竞争,商务印书馆除继承和发扬原有的优势之外,积极探索,开辟了很多新的出版领域,在扶持国内学术研究、青少年和大众读物开发、世界汉语教学教材研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
现在,商务印书馆年出图书800种左右,其中新书350种左右,重印书450种左右;此外还出版《英语世界》、《汉语世界》杂志及《中国语文》、《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20种,以及部分音像制品。
商务印书馆现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资料:陈应年:《商务印书馆百年回眸》,《炎黄春秋》,1997年第6期)
[时间:2017-07-19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