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当下少儿出版发展的三大方向

少儿出版

  关于当前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我想谈三点体会:一是供给侧改革,二是少儿出版面临的困境,三是“走出去”。

  关于供给侧改革,过去的“黄金十年”给中国少儿出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几乎没有任何传统行业的年度同比增加达到28%,像我们这样的传统行业能够实现28%的递增确实不容易,表明当前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这既有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包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口袋里有钱了,自然都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买书的也多了。我们浙江省这两年各个地市县在少儿方面的投入很大,基本上每个县都在举办阅读活动。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推动着少儿出版的快速发展,很自豪很骄傲地说,我们少儿出版已经成为中国出版版图上最大一个板块。

  我们各社私下交流发现,现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我们的编辑都在生孩子,都是正在生的或者准备再生的,新增人口也助推了我们整个少儿出版服务的面。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少儿出版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我个人估计,今年上半年少儿出版板块依然在增长,但是增长比例肯定要下降,能够达到两位数已经很不错了,是不是还能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传统图书出版这一块更不能掉以轻心。从国家供给侧改革来说,我们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供给侧改革的四大应对措施

  第一,原创出版。经过2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儿童文学板块,不难发现我们手头上的作者队伍还是老面孔,新面孔很少,40岁以下的新生代原创儿童文学作家还没有成气侯,没有达到很高的市场认可度。我们专业少儿社应该多做一些努力,培养一些新生代作家,助推原创出版走向发展高峰。浙少社最近做了一个项目,从前年开始筹划出版中国新生代作家的原创作品,大力开发中国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特别是75后、40岁以内、以及个别90后的青年作家。我当了七八年社长,曾经所在的教育社以教材教辅出版为主,培养原创作家的事情只能由我们专业少儿社来做。既要让以曹文轩先生为代表的著名优秀文学作家,能够推出顺应时代脉搏的新产品,同时更要注重新生态作家作品的培养发掘。我社20多年来一以贯之原创儿童文学的出版,比如我们一套原创儿童文学作品09年开始出版,到今年总销量530多万册,今年上半年大概增加了100万册以上的销量。相对于作者而言,出版社离市场和读者更近,应该及时捕捉市场信息,长期培育好的作品作家。    

  第二,主题出版。在国家大力倡导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级政府在方面的投入也很大,而恰恰是这些作品主要的阅读对象是青少年。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无论是图书出版还是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只要策划好主题,需求量其实很大。今年香港回归20周年,我们从选题到内容都和作者共同策划和协商,做出的书孩子喜欢,至少不亏本。在主题出版这一块,我们要承担起少儿出版特别是国有专业少儿社的责任和担当,各地也都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

  第三,少儿图书板块的不均衡格局比较严重。当前儿童文学占比40%以上,动漫和绘本这两年有所起色,但在科普类还比较匮乏。我原来在教育社出版过科学教材,也翻过中外的很多科学教材,我发现我们国内在科普类图书方面很少有顶级作品,比如达到《三体》这样的影响面和覆盖面。主要是作者资源的不足,相对于出一本书,一些专业的科普作者更愿意去讲一堂课,精力更少,收入更多。在绘本板块,虽然这两有点气色,也有一批新生代的绘本作家开始发展,但是总体来说力量不大,经典性、时尚性、现代性、中国元素表达都还不够,还没有形成规模。动漫板块,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像“托马斯”这样的衍生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出版社处在了中间环节,我们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我们的想法不厌其烦地表达,多做阅读推广活动,掀起其他板块的阅读氛围。

  第四,少儿出版界对新媒体的开发还不尽如人意。其实这个市场很大,比如当下热门的手游,归根到底还是内容,手游技术无非就是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我们不是要跨界进入游戏行业,而是要用市场化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目前还没有探索出比较合适青少年阅读、又易被社会和家长能够接受的形式和产品。比如现在都在做的AR/VR,但仍然是投入高、产出低,还要继续探索好的盈利模式。从中远期目标来看,包括数字教育方面,如何将领先的技术优势转化到产品上来,都是未来要推动的。

  少儿出版的几大困境

  当下少儿出版所面临的困境,包含了渠道问题、盗版问题、资源混乱问题,以及跟风出版、盲目出版等等。归根结底,主要就是如何有效管控渠道,构建健康有序的生态链问题。就我们社来说,首先我们电商占比并不算太大,大概占比1/4左右,去年下半年以来所有畅销的重点品种也都考虑到了平衡网店,其次我们根据不同的电商平台制定供货策略,确立年度的总体优惠力度,把控打折促销活动,严格按照商定的标准执行,过量了任何活动都不参加。去年我们在当当销售额也过亿了,但是我们基本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要靠利润养活自己。今年“6·18”,打折力度太大,对我们的原创出版伤害太大,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因为我们在原创出版方面的生产成本高于民营书企,大概高5个点左右,再加上集团采购定点控制,人力成本也更高。

  维持有序竞争和健康的行业生态,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在折扣方面,我们社的底限是5.0折。必须要引起深思的是,出版社要有自己的底线,我们一旦开了“低折扣”的口子,将一发不可收拾,像“满200减100”这不是打折,基本上就没有了利润空间。在电商渠道管控上,我们社采取谨慎策略。比如天猫图书,很多社都是大面积地铺货,我们的主要客户目前是十几家。我想对于出版社来说,在坚守自己出版品质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渠道情况进行有效管控,然后形成行业的自我保护,这是少儿出版行业整体成长的基础。一时改变现状不易,但我们要通过有效手段和举措来改善它。试想我们30多家少儿社都发展成一个集团,在争取渠道话语权方面优势是不是会更大?

  在引进版权方面,民营公司做得比较多,主要以高价格和全部代理的方式在做。虽然我们的“肉”被叼走了,但是在少儿出版物质量方面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通过自己的市场管控,品牌打造,获得长期的可靠的合作伙伴。我们社在对外合作方面,注重与一些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大社长期合作,也就避免了单个项目的竞争。

  而盗版问题,大家都是长期身受其害,这两年稍微有所好转。面对少儿出版的跟风出版、低水平出版问题,我觉得一个出版社或是一个企业,一定要为自己精准定位。作为专业少儿社,我们更要尽心尽力去做体现自己能力水平和专业意志的产品,总会有好的结果。浙少社会坚持自己的出版方向,根据专业人士的看法寻求一些合作,包括与民营书企的合作等。

  少儿“走出去”的经验谈

  关于“走出去”,我们浙少社首先表态,积极参加2018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活动。其次,我提出几点建议,目前我们在对外宣传方面比较注重各社自己的宣传,不太注重国际的宣传。明年中国少儿出版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在开展前做好媒体预热。同时,还要在参展上做好中国少儿图书的介绍工作,国外书商对我们的图书有兴趣,也有市场激情,但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我们可以加强培育策划机构,比如说体现中国元素的精品绘本等,通过主宾国展示在世界童书界发出一点声音。另外,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国际出版教育方面的内容,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以及整个市场和读者层面,都可以做一些文章。

  去年,浙少社收购了一家澳大利亚出版社,一年多来运转基本正常。今年3月,我们在伦敦注册了一个公司,也主要是做图书出版。目前,澳洲的出版社年出书在100本左右,伦敦公司出书则在20本左右,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样国际平台,尤其是国际社会主要语种的图书出版,能够让中国童书图书快捷地实现与他们的本土化对接。在国外公司管理方面,我们采取的是独立经营策略,通过本地人才进行运营和管理。一方面,出版理念上并无限制,各自独立策划产品。另一方面,今年我们采取“同步出版”,就是国内的选题同步给国外的两家公司,他们按照自己的套路来做,最后同步推向。

  中国少儿出版“走出去”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也能够面对世界大舞台。接下来需要的大家各显神通,发挥大家的智慧,把“最后一公里的通道”打通落地。有“一带一路”等项目的政府资助和补贴固然好,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于市场化的生存和发展。

[时间:2017-07-17  来源:出版商务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