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博闻锐思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RISI)主办的“第18届RISI亚洲林纸行业峰会”上,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造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曹振雷对中国生活用纸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说,中国生活用纸未来5年增长还将持续,尽管增速可能不会像目前的7%-8%,但维持每年5%-7%的增长问题不大。
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生活用纸总产能从685万吨快速增至112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4%。同一时期内,生活用纸产量从582万吨上涨至854万吨,消费量从540万吨增至78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和7.8%。
曹振雷认为,中国生活用纸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背后,主要有两个动力来源。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消费方式、生活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生活用纸消费的理念也随之转变。这是拉动生活用纸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贡献了70%-80%的增量。另一方面,增长来源于产品的多样化和新应用领域的开拓。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企业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投入到以往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生活用纸的领域。而这一部分是目前欧美市场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中国,此类增长还主要集中在一线发达城市。
在保持整体乐观的同时,中国生活用纸行业正面临产能阶段性过剩的问题,行业整体开机率仅略高于七成。曹振雷从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部分新产能存在虚高的情况。比如,现在凡是幅宽5.6米的纸机称其年产能有6万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当下国内的生活用纸克重越来越低,以每平方米14克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单台产能就不可能达到年产6万吨。
二是以往生活用纸产能开发多为受市场驱动,早期的大型生活用纸企业,通常是在销售增加、供应趋紧的情况下,增加新产能。而近年来新加入生活用纸领域的企业,多是在初始阶段以生产大轴原纸为主,通过大规模生产推动市场向前发展,这种情况势必会在一定阶段造成产能过剩。
三是一定程度产能过剩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先决条件。经过数年国家强制的关停、淘汰,目前还能生产的生活用纸厂家基本都满足环保要求,继续逼退落后产能的就只剩下质量和成本因素。老旧小纸机的成本很高,吨纸汽耗要4-5吨起,而新机台只有2吨起。相对的过剩,有助于借助市场竞争压力淘汰落后产能。这种现象在河北保定十分明显,当地的企业自愿升级、改造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我国生活用纸产能阶段性过剩的局面还将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接近完成,但在内陆、欠发达地区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起步,至少还需要3-5年才能达成,需要借助市场的手段迫使落后产能不断退出,以此提高产业整体的健康度。
产能总量不断增加,中国生活用纸的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由恒安、维达、金红叶、中顺洁柔所组成的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用纸“四大家”企业,合计拥有35%左右的全国生活用纸总产能,排名前15位的企业总产能占全国总量的份额已超过50%。
曹振雷表示,在中国生活用纸市场上,恒安、维达、金红叶、中顺洁柔皆为全国性品牌,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区域性品牌,长期以来这两股势力平行发展。“四大家”从销售快消品起步,受市场因素驱动而发展生活用纸原纸产能,以满足终端产品的销售需求。近几年行业内涌现出的新进者,包括理文、泰盛、泉林以及晨鸣、太阳等,都是从造纸起家,基于原本在纤维、汽、电等生产方面的优势开发生活用纸纸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用纸品牌。
在中国,生活用纸生产商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5%,甚至达到90%,贴牌产品则少之又少。但在欧美市场,情况则完全不同,后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曹振雷分析,近两年以理文、泰盛为代表的大型生产企业的进入,可能会给贴牌产品带来新的机遇,甚至可能会对中国生活用纸市场的格局带来长远的、革命性的变化。这些企业虽然已经错过将自有品牌培植为全国性品牌的最佳时机,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采用其原纸生产的贴牌生活用纸产品。随着中国生活用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也接连呈现出节降成本、产品多元化等新亮点。(本文作者系RISI锐思分析师)
[时间:2017-07-13 作者:王潇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林浆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