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为智能制造增添新引擎

智能制造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两化融合领域,我市不断进行探索,成绩斐然。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市通过“万千百”创新示范工程引领,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两化融合推进步伐越迈越大,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近期,工信部发布《2016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其中,合肥以103.71的综合指数遥遥领跑安徽其他城市,成为拉动全省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的动力源。
 
  创新示范,打造“万千百”工程提升智造水平
 
  在江淮汽车乘用车三厂主焊线车间,179台机器人整齐排列、分工有序,笨重的钢板在机器人的“手”下变得异常轻盈。在机器人精确严密的操控下,仅仅一分钟时间,一台最新款的江淮汽车就能下线。这一切,正是得益于智能工厂的打造。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手段,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工艺也大幅提升,车辆品质得以保障。
 
  打造智能工厂是近年来我市“两化融合”的重点发展方向。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两化融合,2014年,我市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万千百”创新工程(即到2020年打造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车间、百家智能工厂),基本实现骨干企业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
 
  为进一步推动“万千百”创新工程,我市还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认定进行规范。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我市先后制定了《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和《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服务机构的服务流程和标准,以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体系架构设计进行了明确,做到有标准可依,并逐步迈向正规化、体系化和标准化。
 
  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20家“智能工厂”、180家“数字化车间”、1500条“数字化生产线”。另有25家“智能工厂”、175家“数字化车间”正处在顶层设计辅导阶段。
 
  构建体系,全方位提升两化融合服务水平
 
  打开工业云平台网站,各类服务信息应有尽有。这里,企业不仅能了解最全面、最权威的产业政策,还能获得包括产品设计、产品营销、融资服务等在内的各类服务。
 
  工业云平台是我市重点打造的为企服务平台。该平台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各项服务,让中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两化融合带来的便利。
 
  截至目前,平台共聚集了中小微企业2000多家,成为企业最信任的服务平台。
 
  除了工业云平台外,我市还打造了一批服务平台,构建了全方位服务体系,提供两化融合的相关服务,提升企业制造水平。认定30家企业信息化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政策法规咨询、技术开发等公共服务;连续三年,通过招标的方式每年明确5家第三方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两化融合专家,成立两化融合专家库。
 
  层层递进,点线面全方位发力推进融合力度
 
  既鼓励支持企业单方开展两化融合探索,也从产业、区域层面大力推进,我市的两化融合实践全方位发力。
 
  奥瑞数控 “智能工厂”服装产业集群,通过互联网与制造融合发展,实现了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创新与转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产业群汇聚了上下游生产要素与资源,形成了面向服装产业的综合运营平台,被德国的工业4.0企业所认可,纷纷前来寻求合作。
 
  据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我市点上抓企业应用发展,鼓励支持120个市级示范项目,采用ERP等信息技术,实现集成应用;线上抓行业联动发展,以80家省级示范企业、330家市级示范企业为龙头,培育典型,树立标杆;面上抓区域协同发展,以桃花工业园、双凤工业园、蜀山电商园、包河经开区等省级示范园区为抓手,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我市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时间:2017-07-12  来源:合肥市政府网站]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