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馆配应如何突出重围

电子书

  在馆配市场,纸本图书采购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以及图书馆空间的限制,都让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投向电子书的怀抱。在很多欧美国家的大学里,电子书的采购已经成为主流。但在中国的大学里电子书销售则遇到了不小的困境,相关标准以及出版业行业共建意识的缺失,让电子书的馆配业务市场不温不火,潜力亟待激活。

  电子书馆配需要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胡宁表示,未来电子书的采购将会是图书馆建设的重点,然而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很多图书馆却面临无书可采的窘境。他以为主要原因在于标准与行业共建意识的缺失:“首先各个出版社做电子书的格式不一,图书馆不可能一一和出版社联系采购。”质量问题也令人头疼,胡宁之前和一些电子书平台合作过,得到的图书都是前几年的旧书以及公版图书,根本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斌认为,应打造适合馆配市场的专业程度高的平台,切实提高读者对电子图书的发现率和使用率,但这需要整个业界的通力合作才可成功。

  什么是制约出版单位开拓电子书馆配市场的主因,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王德胜认为是成本问题。首先出版单位搭建电子书馆配平台的成本很高,能否被图书馆认可还是未知;其次出版单位的议价能力不足,很多管配商在自己的电子书平台上希望出版社给予他们比纸质书更低的折扣,这让很多出版社很恼火。“电子书的制作成本不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王德胜认为。长此以往会让很多出版单位对于电子书的制作意兴阑珊,或者根本不提供最新图书的版权,相关平台最后只将一些旧书与公版书提供出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上随着馆配电子书盛行,数字出版市场的格局将会逐渐发生变化,出版单位对此不可能冷眼旁观。“面对新的形势,一方面,出版社要加强与电子书馆配商的合作,相互支持,实现共赢;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出版社之间的联合,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和产品开发,在电子书馆配市场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刘滋恒如是说。

  建立科学的采购平台

  人天书店的创始人邹进一直觉得电子书馆配一定要用新的模式。他在第三届馆配电子书发展高层论坛上曾向业界疾呼,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电子书采购平台,“你要尊重各方的利益与想法,这样平台的活力才能持续。”

  多方利益得到保障,电子书馆配市场的活力才会得以激活,产业闭环才会形成。不过除此以外,邹进更焦虑这个刚刚抬头的产业背后秩序的建立。他对于当前纸质图书馆配市场一些低价中标、恶性竞争的现象深恶痛绝,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电子图书市场。邹进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一旦电子书采购进入到低价的恶性竞争中,一大批粗制滥造甚至是盗版的电子书会大量流入市场,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出版社不愿意再投入精力在电子书建设上,而图书馆也会因为整体市场的恶劣无法获取高质量的电子图书,造成资源的浪费。

[时间:2017-06-30  作者: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