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原生广告,不得不提起《纽约时报》。自从2014年以来,《纽约时报》被称作“超级创意车间”的原生广告团队T Brand Studio,逐渐在业内声名鹊起。这只拥有编辑、设计师、制片人和创意人员的150人团队,为《纽约时报》贡献了超过30%的广告收入,2015年就赚了3500万美元。
“读者在广告软文上停留的时间与其阅读新闻故事的时间相当。”早在2014年,《纽约时报》广告业务执行副总裁Meredith Levien就如此强调。和传统的硬广相比,原生广告从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接近媒体原有的信息,因为本身具有内容可读性,容易被用户接受,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广告趋势。
eMarketer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2017年美国市场中网络原生广告的投入将增长36.2%,达到220.9亿美元。
T Brand Studio已经为超过200个品牌大客户定制过原生广告内容,包括GE、飞利浦、Cartier、三星、奔驰、Netflix、谷歌等等,原生广告内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原创报道、网站开发、印刷广告、纪录片、互动数据可视化产品、播客等等。
不过像任何需要“跨界”扩充自己营销能力的公司一样,《纽约时报》原生广告制作能力的强大,也离不开对各种营销公司的收购。
让我们来看看5月份登上《纽约时报》的一则广告:一篇长文章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迈阿密的迷人风光。为了显得更有亲和力和真实感,几个网红前往迈阿密体验生活,并且通过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发布有趣的内容。
这支网红团队来自HelloSociety。2016年3月,《纽约时报》收购了这家数字营销公司,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化营销能力。
“我们正在整合他们所有网红,用来扩充《纽约时报》的媒介能力,”负责广告创意的副总裁Sebastian Tomich说,“HelloSociety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在创意方面领先。”
HelloSociety并不是《纽约时报》收购的唯一一家营销公司,同年8月,一家名为Fake Love的技术性设计公司也被他们收入麾下。这家公司最大的特色在于开发VR和AR相关的体验式设计,和耐克、Twitter、Sonos、谷歌和可口可乐都有过合作。
“这次收购增加了我们提供复杂创意产品的能力。”《纽约时报》执行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营收官Meredith Kopit Levien表示。这也意味着,《纽约时报》的原声广告产品中,能越来越多地加入VR和AR体验了。
[时间:2017-06-22 来源:界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