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进入“新观望期”

金融全球经济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到本月14日已经加息4次,共计100个基点。 中国证券报 发表刘丽娜文章表示回顾这一年半,全球金融市场整体相对平静,没有因为美联储收紧银根而出现过大波澜。对于本次美联储议息会透露的缩减资产负债表(即“缩表”)政策,市场没有出现过激反应。全球金融似乎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审慎观望期。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加息会拉低股市,但在本次加息后,美国股市道琼斯股指不降反升,还创下历史新高。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下,中国人民币汇率近期也是逆势上扬,击破了年初以来认为人民币汇率会继续贬值的谶语。 
 
  文章认为,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看似不合逻辑的现象,原因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与之相伴的,美联储的全球央行色彩也有所淡化。今年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第十年。十年来,美国经济有9年处于复苏状态,但复苏一直不够强劲。与美国经济历史相比,大衰退后的大反弹并没有在这次经济周期中出现。美国当前的经济增速相对要低,在2%左右。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为1.2%。美联储最新预测今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明后年比这一水平略低。在美国经济学家看来,这一增长状况差强人意。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希望美国经济增速达到4%,目前看来,这个目标过于宏伟。除非美国能再推出像互联网那样的“强力武器”,否则很难使经济获得翻倍加速跑的动能。 
 
  其次,美联储的预期管理效果显着。美联储主席耶伦吸取了前任们的教训,在与公众沟通方面下了更大力气。比如本次加息和缩表计划发布前,美联储多位高官在不同场合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透露。所以市场和媒体都早已捕捉到了美联储的动向。其实,市场最害怕的是“政策意外”。2013年,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曾经有过一次与市场的沟通不力,导致市场出现“缩减购债恐慌”。后来伯南克不得不更加谨慎,直到离任也没有实现反转自己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到今天耶伦才开始要对“缩表”动真格的了。耶伦作为美联储的第一位女性主席,与公众的沟通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委员会中还有一位女性理事布雷纳德,也是沟通高手。很多时候,由副主席和理事出来与公众提前沟通,比美联储主席亲自说的效果更好。市场被提前一点点“喂料”,到政策真正出台时,这些“料”已经被消化了。 
 
  第三,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也在稳中求进。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在继续恢复,尽管意大利、希腊等国仍时有波澜,但德国、法国等中坚力量复苏较好。欧洲央行尽管还在执行购债加负利率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但最新表态显示将不再进一步降息。但从本质上,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储备货币经济体并不愿意尽快收紧银根,因为毕竟这些经济体有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宽松货币政策是它们减债的最佳环境,除非外力过于强大。目前看来,美联储收紧银根的举措对它们的影响尚属可控。因此,这些地区的央行也都保持稳定与观望。 
 
  文章表示,现在提到全球金融,世界除了看美国和几个重要发达经济体,更要看中国。临近年中,中国经济这半年的表现相当稳健。近日,就有多个国际组织集体为中国经济点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近日相继发布报告,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IMF和经合组织分别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稳定。此外,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也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正由传统发展模式转为消费升级、新兴产业引导的新发展模式,实现政府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无忧。 
 
  IMF、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三个机构对中国经济今年增速的预期分别为6.7%、6.5%和6.6%。其中,IMF和经合组织都有所上调,世行与上次的预测不变。这说明,中国的经济表现国际组织都已看在眼里,并给予积极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国际沟通作用。例如IMF就是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沟通的重要桥梁。 
 
  IMF代表团于6月1日至14日访问了中国北京和兰州,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就对媒体透露,像美联储升息和“缩表”这样的重要政策举动,都在IMF与中国高层的讨论内容之中。根据笔者的长期关注,利普顿这次在北京对中国经济的表态尤显积极。他说,“我们始终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在自我更新”、“中国经济有潜力在中期内安全地保持强劲增长”。可以说,世界越来越看重中国经济的稳定作用。这不仅体现在经贸领域,也在全球金融。现在,外界尤其在密切观望中国的成功转型。如利普顿所说,“这种转型对中国人民和全球都至关重要。” 
 

[时间:2017-06-19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