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以环保督查倒逼绿色发展

环保督查绿色发展

  4月初,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执法人员,在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开展总共25轮、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这被称为“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已于21日启动了第二轮督查。据首轮督查显示,近7成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不仅有“散乱污”企业,还不乏著名上市公司,违法行为五花八门,环保态势不容乐观。

  强有力的督查手段,让人感到利剑斩污的快意,但违法企业比例如此之高、违法行为如此普遍,则让人震惊。在生态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成立环保联盟、发布协同规划、统一实施标准等举措接连出台,加强协同力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亦逐渐成为共识,但环境问题仍大量存在、迟迟未能解决,这正反映出在落实环节存在短板。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此番,按照《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长时间督查行动来促落实、促深化,可谓切中时弊,显示出政府大力治污、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让环保督查取得实效,离不开掷地有声的执法力度,更离不开当地部门的密切配合。督查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但如果只解决查出来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或者任由督查变成“你来我停,你走我产”的猫鼠游戏,那督查效果势必大打折扣。环保部门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于数量繁多的企业而言,仅靠环保部有限的监管力量必然会力不从心。督查既是督企,也是督政。只有各地都积极履行职责,以此次大气督查为契机,直面各项环保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多措并举,让企业意识到环境违法路路不通,让“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剪刀差”彻底消除,屡禁不绝的违法乱象才有望得到遏制。

  督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的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逼促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让绿色发展模式成为主动之选。古语有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尤其在“污染易、治理难”的环保领域,亡羊补牢的作用远不如防患于未然。排污仅仅需要一根管子、一点时间,但彻底消除污染则难上加难,往往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有时候甚至只能依靠自然的自净能力,所需时间将以数年、数十年计。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关乎清退低端业态、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业态等课题,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三地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牢固树立、自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放弃资源耗费、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符合人民期待的“绿色之路”,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督查倒逼落实,培植先进理念并将之化为生动实践,我们一定能够迎来天蓝、地绿、水清的京畿大地,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时间:2017-04-28  来源:北京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