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数字阅读考验传统出版业

数字阅读出版业

  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超过3亿,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0亿元左右,增长率达25%,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广告、版权等新形态的收入模式逐渐成熟。

  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增长的背后,是国民数字化阅读的比例在增加。根据刚刚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
 
  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群体,是80后和90后,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捧着手机和KINDLE阅读时,这对传统出版业无疑是一种挑战。年轻人青睐数字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便捷性和低价性不无关系,在早高峰拥挤的地铁上,拿着手机看东西,比捧着一本纸质书,方便程度截然不同。
 
  当然,电子书相对成本较低,年轻群体更容易接受,因为,购买一本纸质书,需要付出的成本不只是图书的售价,还要在居住地点为它找存放之所,一本书好办,十本书、一百本书呢?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如果这7.86本书都是买下来放在家里的,全家人十年下来需要多大的存书地方?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纸质图书从来就是“奢侈品”,就好比最近热映的电影《美女与野兽》里,喜爱阅读的乡间女孩到了王子家,看见满屋子书的那种惊叹。20年前,家里有两三个大书柜,而今,家里有独立的书房,这都是令人感到“奢侈”的事情。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纸质图书就全无竞争优势。书籍出版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传播知识,分享思想,而纸质图书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毕竟,数字图书的使用,是有种种时效和次数限制的,但一本纸质书,可以在很长时间内流转给许多人。
 
  也就是说,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在内的公共阅读领域,应当是传统出版业瞄准的未来市场。因为,纸质图书在这一领域,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并且随着我国对公共文化的投入逐渐增加,相应的图书采购需求也在上升。
 
  事实上,许多人的数字阅读,是在手机上完成的。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高达66.1%,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手机屏幕大小有限,使用时间也相对零碎,这样的阅读是碎片化的。要么是常识性内容,要么是休闲娱乐,调查显示,两成手机阅读者喜欢的是“都市类言情小说”。
 
  换言之,如果传统出版机构出的书,依然是“都市类言情小说”,那么,面对数字阅读就毫无竞争力可言了,且不论价格劣势,谁又会在家中腾出宝贵空间放这类书籍?
 
  阅读的过程是由浅及深的,随着国民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碎片化阅读向深入阅读转型,而这样的深入阅读,依然需要纸质图书。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变化,加之收入水平提升和生活条件改善,当现在的年轻一代迈入中年时,纸质图书消费需求会增加。毕竟,手机和书房相比,哪个对下一代的影响更好,是不言而喻的。
 
  数字阅读不会取代传统出版业,传统出版业也不能抗拒数字出版方式而画地为牢。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不同的消费群体里有不一样的欢迎程度,出版机构需要瞄准不同的阅读受众,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融合发展。

[时间:2017-04-26  来源:工人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