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 青少年最爱的还是纸质书

纸质书

  读屏时代来了,孩子们还爱不爱看纸质书?在上周末举行的第十四届教育博览会上,上海学生阅读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每年向全市学生发布“上海学生联盟专家指导委会推荐书单”。同时举行的“悦读阅美.书香伴成长”的学生阅读指导推广高峰论坛传出信息,近十年来,我国童书出版总量保持持续增长,2016年更是同比增长26%,纸质书在孩子们心目中仍占有很大的分量。

  “近10年来,全球包括中国出版的童书出版不但没有减弱或者下降,反而进入黄金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汪忠说,在国内出版界,童书的出版总量已经跃居首位,这证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纸质书不可或缺。

  汪忠建议,0-5岁的孩子以亲子阅读为主;5-7岁左右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读一些经典的童话寓言,既要读中华传统文化,也要了解和世界文化知识;到了二三年级以后,孩子就可以渐渐走向独立阅读。“相对于互联网时的浅表化阅读和被动思考,纸质书可以让孩子静静享受书香,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沉浸在思想和灵魂中。”汪忠认为,这种安静而深入的阅读,能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作为两个孩子的外公,著名作家叶永烈认为,应该承认,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将知识比作一座房子,书籍就是“承重墙”。

  在一线教师眼中,读书,并非要正襟危坐。以带领学生“文化行走”蜚声教育界的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认为,“网络原住民”们知识丰富,但是片段化;善于自我表现,但是疏于倾听;想象力丰富,但是缺少实践能力。因此,他开始了“文化行走”的尝试,设计了“古典名著行读上海”“近现代文化读本”“全国行读”等约40条线路。沿着苏州河漫步,师生从《世说新语》聊到《子夜》,1.5公里的路线串起了古往今来。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认为,屏幕替代不了书页,但科学的大数据分析却可以为阅读领航。从2014年起,卢湾一中心小学彩云图书馆启用了自主研发的图书借阅智能系统,开始了“互联网+阅读”的尝试。学生输入书名,就能通过3D导航图在书架上找到自己要的书;家长在任何一家书店拿一本书扫一下,就能知道学校图书馆有没有,是否需要重复购买。而这套系统的更大意义在于可以实现“云导读”,通过分析每个班级、每个人、每一天借阅的书籍情况。

[时间:2017-04-11  来源:新民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