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经济迎春更要避风

中国经济

  面对一季度经济如何开局,中国社科院给出了乐观的预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预计GDP增长6.8%。 

 
  预期来自于多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回温。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至5个月高点,而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全面回升,也带动整体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至8.9%。连同此前发布的外贸、信贷和物价数据,目前披露的宏观数据都指向经济好转。 
 
  去年,张高丽副总理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判断是“2016年攻坚克难,可能2017年就海阔天空”。事实上,去年中国经济步入周期性复苏的一个显着特征是长达54个月的PPI通缩周期的结束以及名义GDP增速的回升。另外,在去产能尤其是在钢铁和煤炭行业和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前三个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创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一季度去产能的甜头在过剩行业尤为明显。今年前两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大涨四成;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涨三成。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因为去产能带来的价格上涨和补库存周期带来的产量提升,预计短期内利润仍会继续改善。 
 
  不过,乐观之余一个事实不能忽视,这轮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得益于基建猛增,而基建拉升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2月财政收入大增,以及PPP集中落地的增量效应。 
 
  虽然从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发力基建的冲动,但“钱从哪来”一直是并将持续是一个重要疑虑。当时各地普遍调低2017年财政收入预期,可调入结转资金进一步减少,以及中央再度重申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等,今年基建发力的力度未必一直符合市场预期。 
 
  这又回到了中国经济不能只依靠财政刺激的老话题。财政政策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大规模的财政刺激甚至可能掩盖中国经济的问题,导致眼下正处于攻坚阶段关键领域的改革错失窗口期。 
 
  和不能过度依赖财政刺激一样,货币政策同样不是万金油。进入今年3月以来,央行行长周小川两提“资产泡沫”,预警需要在宽松政策同经济复苏之间做出取舍。在两会上,他甚至用了“非常有害”来形容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资产价格泡沫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也表示,如果浪费掉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买来的改革时间,那么政策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推动结构性改革仍在争分夺秒。十九大后能否在国企改革、土地改革、财税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及未来全球化趋势如何演变,中美贸易关系能否在今年4月中美领导人首度会面后进一步改善,都是影响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时间:2017-04-05  来源:北京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