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伦敦书展:发展与再发展

伦敦书展

  3月16日,是资深出版人莱昂内尔·利文萨尔的80岁生日,这一天,他收到了一份不错的礼物——46年前种下的种子开出了耀眼的花。早在1971年,莱昂内尔·利文萨尔在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区的一家小型酒店地下室组织了一场常规活动,少数几家专业出版商在现场展示一些新书,主要是为了吸引那些在附近举办年会的图书馆关注。次年,这个常规活动作为一个小型出版展览开始在规模稍大的酒店举办,参展商和观众人数也与日俱增。到1977年,这项活动作为一项专业展会固定下来,成为一年一度的伦敦书展。

  2017年的伦敦书展在利文萨尔生日当天圆满闭幕。纵观全年世界各地的大型书展,伦敦书展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国际书展,共有来自130个国家的1700家参展商参加,其中包括来自40个国家的2500名出版专业人士和1000多名记者,影响力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

  伦敦书展的前世今生

  1975年,我第一次参加伦敦书展,自那以后,无论书展场地设在哪里,每年我都会参加,包括在伦敦翻新的奥林匹亚首都展览中心的时候。当你长时间参与同样的事情,比如像我这样一直参加伦敦书展,就很难精确地从中看出那些阶梯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变化始终在以戏剧化的方式发生着。那么,这么多年来,伦敦书展发生了怎样关键性的变化呢?

  第一,是全球化。曾经的伦敦书展仅仅是英国部分出版商的小范围活动,如今却成为全球出版商,甚至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单位也会参加的大型书展。出版社在书展上宣布达成30种不同的语言版权,已不再是什么罕见的事。

  第二,是从图书销售到版权交易的转变。过去的伦敦书展主要是面向英国图书馆和英国零售商的采购会。今天,虽然这些简单的图书交易功能依旧存在,但书展的核心要素已经变成了版权交易,书展设有巨大的版权代理中心,围绕核心内容资源开展跨语言、跨国界、跨平台,以及一些其他附属权利的洽谈和交易。

  第三,是数字化。虽然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但我认为,不用说在遥远的1971年,即使是现在,数字化还没有完全融入出版业,无论是在出版、营销、发行或是其他环节。

  第四,是媒体融合。除了偶尔的电影类版权交易之外,1971年几乎没有人会考虑通过其他媒体形式进行内容贸易。但2017年,包括电影、电视、舞台剧等形式的跨媒体版权交易在出版业已经成为重头戏,当然其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是游戏。2017年的伦敦书展上甚至还为此设置了专门的奖项—— CAMEO(融媒体创意奖)。“全媒体娱乐”的战略概念在伦敦已深入人心,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第五,是重点图书板块的改变。当年伦敦书展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成人图书领域,特别是成人小说类图书。今天,教育科技、学术出版以及专业出版也会产生巨大的交易额,尤其是少儿出版,在伦敦书展上所达成的版贸交易规模巨大,增长十分显著。

  第六,是专业对话。早期的伦敦书展,基本是在展览中心进行简单的图书销售,后来逐渐有版权贸易加入进来,出版商在展厅开展合作、销售等方面的业务。发展到今天,书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演讲和辩论,商讨全球版贸状况、出版实务和IT物流等解决方案,还有各类颁奖典礼对优秀的出版人和出版事业给予认可,以激励全球出版精益求精。

  第七,是文化背景的改善。以往伦敦书展只是一个贸易活动,但如今已经拓展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活动。如“聚焦市场”项目于2004年启动,每年以主宾国的形式重点展示焦点市场的出版成果。2012年中国以主宾国身份亮相,2017年则是波兰。过去,尽管英国有100多万波兰人居住,但波兰美好的文化遗产却很少为英国民众所知,所以伦敦书展明年的主宾国是波罗的海共和国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些国家同样历史悠久,但文化却在英国鲜为人知。而英印两国的文化交流项目也一直在伦敦书展期间持续开展,如2016年为庆祝印度独立70周年所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此外,伦敦书展的文化活动还包括著名的伦敦图书和荧幕周,用以庆祝图书和电影之间极具价值的双向关系。

  书展背后的全球市场

  对于像我这样参加了数十年书展的人而言,伦敦书展的变化是惊人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广泛化、全球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全球盛会。 这些变化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国际政治背景是不可忽视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英国脱欧,全球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讨论(绝大多数的出版业人士表示反对,因为英国很多图书版权交易和40%以上的图书产品出口对象是欧盟国家)。但积极的一面是,自脱欧公投以来,英国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版权价值愈发受到重视。自英镑贬值以来,英国似乎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非常有吸引力的内容来源。而消极的一面是,英国从美国和其他国家购买版权将消耗更大的成本,也包括中国。现在,英国出版商普遍担心脱欧将会让他们更难留住目前在英国出版公司工作的欧洲和其他外国公民。也有不少人担心,英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将会流失很多资源,或将面临文化影响力下降等问题。

  在2017年的伦敦书展上,我们能够看出,英国脱欧以及美国特朗普总统赢得大选对全球的出版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英国的政治和讽刺类图书,以及美国的宗教和励志类图书受到较多关注,这些图书无论是市场销量还是版权贸易,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英国国内出版市场表现得依旧十分积极,纸质(和音频)图书的销售连续两年在销量和销售额方面实现增长,而电子书则从去年开始出现下滑。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印度、爱尔兰和美国出版市场表现十分突出,关注度也与日俱增。而巴西、俄罗斯、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市场则由于当地经济状况和出版商的表现出现了下滑。然而,全球出版业在过去一年里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就是儿童和青少年图书市场。从伦敦书展也能够看出,少儿出版增速迅猛,广受关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在主要英语和外语市场成为国际领先者。而近期,中国对本国原创儿童读物的激励力度也日益加大。

  另外,英国出版市场还有不少其他板块在伦敦书展上颇受关注,如畅销已久的《火车上的女孩》,以及一些著名音乐家和政治家的传记,代替了过去持续了很久的传媒名流作品。

  当然,众多出版商为了版权贸易和出版业务的可持续性,也在致力于寻找“未来的焦点”。如,成人涂色书在过去两年取得巨大成功后,热度褪去,销量锐减,出版商们开始积极打造下一个爆款。英国Quarto出版集团最近开始关注一些临时性的话题,希望能抓住某个“未来的机遇”,但我认为这么做就像在赌一场大型彩票,赌的是在未来一部惊人的图书将会脱颖而出,虽然现在还看不到它,但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不容忽视的中国身影

  谈到伦敦书展的变化,我还有一个很真切的感受。过去几年,中国出版商对伦敦书展的关注度并不高,但这种情况在本届书展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伦敦书展的展厅以及重大活动当中都能清楚地说明这一点——伦敦书展在中国出版商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不少重要论坛都有中国出版商的身影,我还看到了很多中国出版巨头的掌舵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伦敦书展上,中国在“国际出版卓越奖”评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了3项重要提名。其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表现尤为突出,获得两项提名,分别为国际教育活动大奖和专业版权人大奖,这也体现出该社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伦敦书展期间,本年度国际布克奖长名单公布,中国作家阎连科及其译者凭借长篇小说《炸裂志》入围,最终获奖名单将于今年5月正式公布。另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是ACA出版集团的十周年庆祝活动。这家出版集团在很久之前就设立了中国办事处,Ying Mathieson作为负责人运营管理,同时该出版集团借书展庆祝十周年活动也巩固了与中国人民出版社的合作伙伴关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作为代表出席了庆祝活动。ACA出版集团一直在努力将中国严肃的非虚构类图书和商业参考类图书带到英文市场,将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变为现实。

  总之,从这次伦敦书展我们可以看出,脱欧后的英国更加期待加强与中国和其他非欧盟国家出版市场、创意产业的贸易联系,英国出版商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文化产业的贸易之路必须是双向流通的。所以,也可以说本届伦敦书展在一种相当“矛盾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一方面,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执政让全球文化产业陷入了一种未知的不确定的境地;另一方面,英国出版商将继续在出版领域表现出应有的创造性,在全球出版市场赢得更多的关注与认可。

[时间:2017-04-01  作者:保罗•理查德森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