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种出版”与IP化趋势下 纯文学走向新生?

出版

  3月26日,著名作家张悦然举行了新书《茧》的签售会,同时与有声阅读平台“懒人听书”在深圳中心书城签署了有声书籍战略合作协议。作为读书月活动“好书留声”项目的延伸,主流文学与有声阅读之间的联姻,或是在探索有声阅读作为继实体书、电子书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的价值。

  有声读物,让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更近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张悦然14岁时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出版《葵花走失在1890》、《张悦然十爱》、《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月圆之夜及其他》等多部小说作品。《茧》作为张悦然暌违十年的回归之作,也获得了业内外一致好评。余华称赞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一部小说可以那么吸引我了。她把生活的状态写得如此之好,所有的人物都栩栩如生。”

  而与此新书出版相比,张悦然与“懒人听书”的战略合作可谓更加吸引眼球。据悉,此次合作之后,张悦然的长篇小说《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茧》等作品将由懒人听书完成专业有声录制,所有的用户均可在平台上下载收听。

  张悦然坦言,“我觉得有声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听到一个声音,更在于读者感觉距离作家很近。”

  如何保证文字的“无损”传播或需努力

  从文字到声音,文学传递的介质有了变化,从作者、到主播,再到听众,文学抵达读者的通路也与以往不再一样。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已经见多了各种读书会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解读图书,但对于纯文学图书而言,听书与看书截然不同的体验又会给作品以什么样的新的意义?

  正如罗辑思维罗振宇所说的,未来是时间的战场,有声读物的出版可谓是占尽这个战场的先机。但是对于需要沉浸性阅读、长时间阅读的中长篇小说类的文学作品而言,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时间的碎片化是否适宜长篇小说的有声阅读;其二就是,从作者到主播再由主播再次“创作”到观众,这一过程中,是否会对作品的表达有影响?

  对此,懒人听书C E O宋斌表示:“平台上的小说通常是按集录制,且每集时长为10- 25分钟,充分满足了现代用户人群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而对于主播的选择,他也表示会在海量的主播中选择适宜作品的人选,制作完成后给作者本人“过耳”。

  三种出版融合,出版业界或抵达更复合的未来

  在过去的这十多年中,传统出版业界式微的紧张感从未消失过,随着电子书、有声书的崛起,传统出版业界似乎开始变得应对有余。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茧》的责编樊晓哲表示,有声书的发展刚刚开始,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多元的形式。“因为声音消费将会带给读者更为简易的阅读体验,关键是要看怎么把这个媒介的书做得更精致,更多样。”

  在她看来,关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被其他媒介的冲击,其实是发展中很正常的,“它要求我们把纸质书做得更专业更有自己的特质,这一点上,我并没有觉得有太大冲击,不过是给传统出版提了更高的要求,更深的思考罢了。这是有利的事情。传统出版与有声读物的出版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嫁接,互动发展。”

  宋斌表示,对于传统的纸质图书,会强化合作力度,最大范围地把优秀的纸质作品改编为有声作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目前懒人听书已经与500多家传统的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IP化能否迎来纯文学作品的新浪潮?

  另外一方面,张悦然在签售会现场还透露,自己此前创作的《水仙已乘鲤鱼去》目前正在进行影视剧改编。这难免令人想到当下大热的IP化。当前网络文学IP化已经是屡见不鲜,从赵薇执导网络小说改编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7.2亿元票房后,《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网络小说让资本垂涎,可谓是影视改编的大宠儿。如何“IP”化亦是很多出版从业人员的一种全新的思考。

  但是对于纯文学而言,似乎并不容易。作家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销售达180万册,但改编之后的电影票房也并未引发大爆炸。

对此,张悦然表示,其实她对IP没有特别多的关注,在她看来,IP是因为其有独特的价值,例如受众很广泛。但是IP这种粉丝大的特性,不一定适用于纯文学。

[时间:2017-03-31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