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奏响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好声音

经济全球化

  3月的博鳌,海风轻抚。涛声椰影间,参会的1700多名代表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浪潮的强劲脉动。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向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进一步传递出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进程,开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强烈信号。 

   
  南方网发表时评人李建文章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引擎难以支撑经济复苏的进程,国际贸易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一些疑问。基于此,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选择关注全球化与自由贸易。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用巧妙的比喻生动道出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处境。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部分传统发达国家却掀起“逆全球化”浪潮,试图对世界贸易流通制造障碍,减少自身全球化责任。来自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就显示,2008年以来,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共采取了1583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究竟是像一些国家那样关起门来搞保护主义?还是积极采取共商共建共享的办法,走向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社会选择开放或保守、合作或封闭、变革或守旧的“十字路口”,在举世观望的时刻,中国选择勇于担当、发出声音,为曲折中前进的全球化贡献着智慧与力量: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字里行间传递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坚定支持者的积极信号,其意旨在推动各国重拾对全球化的信心,引领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 
 
  文章称,没有国家可以脱离时代而存在、发展,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来说尤为如此。中国何以如此坚定的支持经济全球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其中最有力的例证就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01年,当时中国货物贸易额为5098亿美元,列世界第6位。而自2013年起,中国货物贸易额已跃居全球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基于此,在全球经济治理版图中,从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分享五大发展理念,从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世界经济增长中国方案,到在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上发出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的中国声音,中国以一系列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全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日渐成为推进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就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例,从2013年提出,三年多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达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与61个相关国家新签的合同总额达到1260.3亿美元。从中不难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旨在让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能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繁荣。综观现实,其成果正在惠及世界,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诚如博鳌论坛期间发布的《亚洲竞争力报告》认为,在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提示人们全球化正以互利共赢的方式深入发展,为参与各方带来红利,造福沿线民众,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各国日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但只要趋利避害,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释放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而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中国,无疑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种语境下,当中国由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变为推动者和主导者,历史也必然将其推向世界舞台中央。 

[时间:2017-03-29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