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中国制造2025

  实体稳则经济稳,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强弱对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岛城,制造业同样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近年来,青岛市抢抓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机遇,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工信部已于日前正式批复青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未来,青岛市将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近日,国家工信部批复青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青岛市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青岛市布局;将加强对试点示范城市的高端咨询服务和跟踪宣传报道,并将相关试点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

  据悉,青岛市近年来抢抓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机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导向,以发展互联网工业、高技术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线,加快推进“海洋+”“互联网+”“标准化+”在制造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伴随“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获批创建,岛城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需要说明的是,截至目前,除青岛市外,全国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只有宁波、泉州、长春、沈阳、武汉、吴忠、成都,以及苏南五市、珠江西岸、长株潭等城市群。

  岛城智能制造成绩世界瞩目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全国寥寥无几,青岛市缘何能够得此殊荣呢?放眼岛城众多制造企业,深入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记者探访发现,伴随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众多岛城企业开始谋求转型之路,青岛市制造业迅速展开调整升级,联手补产业短板,逐步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青岛实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酷特为例,这家岛城服装企业的董事长张代理用一张企业报表,最客观地证明了自己。该企业报表显示:2012年至2016年,该企业产值连续五年增长100%以上,利润率达到25%以上。 “酷特能有今天的成绩,智能制造功不可没,通过智能制造,我们实现了批量化个性定制生产。 ”张代理告诉记者,酷特通过用互联网重塑生产流程,破解了工业批量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悖论,实现了业内难以奢望的“流水作业”。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青岛市轮胎企业早已率先在国内展开转型升级的布局。其中,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2014年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年产500万条轮胎的工厂投产,成功实现生产全线自动化衔接;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打造轮胎工业4.0样板工厂建成后,将实现产品定制化、加工自动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大幅度减少能耗,达到智能和绿色生产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根据《青岛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青岛市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以蓝色制造、高端制造、新兴制造、转型升级为主体的新型制造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蓝色制造高地、优势突出的高端制造高地、面向未来的新兴制造高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地四大高地,发挥“优质制造”的特色优势,基本实现“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跨越,成为全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强市、全球制造业生态链重要节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并为 “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将围绕六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创新互联网工业模式

    形成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集成模式,培养若干个以用户为中心、围绕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集成商,试点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平台支撑的生态体系,用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制造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推动优势存量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演进。
 
    突出海洋制造特色
 
    抢抓海洋强国建设、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坚持海陆统筹、联动发展,打造“海洋+”为引领、以自主研发、本地配套、转型高端、走向深海为特色的蓝色制造高地。
 
    打造“2中心+4节点+多平台”的产业创新体系
 
    建设海洋科技、轨道交通两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家电、橡塑材料、服装服饰、食品生物四个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节点;积极打造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大数据工程、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石墨烯、传感器及物联网等一批新的创新平台,率先走出产业创新发展新路。
 
    探索建立实体化新型研究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试点建设国家制造业新模式研究院,专题跟踪研究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制造业三化(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等产业模式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实体化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技术改造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制造业特色化、专业化云平台。
 
    试点一批专项行动
 
    全面开展标准创新和升级,抢占标准竞争制高点;创新质量技术、管理方法、监管体系,推进“质量青岛”建设;突出“青岛制造”品牌建设,培育服务型制造新品牌,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厚植城市品牌软实力;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制造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改革金融体制,设立 “中国制造2025”产业基金,更好发挥基金对社会投资的撬动作用、对补短板的示范作用、对培育新动能的引领作用,重点投资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建设制造业产融结合示范城市;改革科技体制,促进科技与制造业结合;改革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投资、贸易、研发、工程、并购等领域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改革绿色制造体制,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改革要素配置体制,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人才体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建立制造业管理法治体系,确保政策的长期性、持续性,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本版撰稿 记者 衣涛)
 
    “中国制造2025”,是指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时间:2017-03-28  来源:青岛早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