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共享单车对出版行业的启示

出版

   从大面上讲,中国是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曾是堪比今日小汽车的家用资产。但是,在现代化交通产业的挤压下,自行车业持续下行,甚至沦为鸡肋。从个人需求上讲,比如我吧,最后一次骑自行车应该是8年前。在连续丢了三辆自行车之后,我决定进行最后的尝试:花80块钱再买一辆二手的,主要就是用于家居到地铁站的两公里骑行。这次倒是没丢,可随着工作的变化,每天回到地铁站成为“只为一辆自行车”的机械行为,十分不便。最终,它渐渐完全走出我的生活,现在还停在地下车库的某个角落,浑身是灰。此后,我曾看到由政府有关部门设置的付费便民自行车,试过两次,费用还可以,但是,借车还车必须要到有限的指定地点,还是不便,所以,有时候,遇到急事,我宁可打车。

  相比从前,付费便民自行车系统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政府主导的基因使其难以扩大规模,更难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理由很简单,政府的存在不是做这个事的,它自然有其更重要的、非商业和个体可以完成的事要做。这也就是当微支付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之后,最早嗅到商机的是个人、企业和风险投资,而不是政府的原因。虽然共享单车这个新生事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包括交通部在内的上上下下都已体会到它的好处。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一个中国式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挽救了濒死的自行车制造业,像快递和外卖业一样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不但让消费者和政府都高兴,还挣了大钱。
 
  反观我们的书业,距离这样的发展还是有些距离的。最近,一位教辅出版业的大佬向我诉说了他遇到的难题。他讲,自己是拥护教辅授权新政的,也想继续在政府支持下做大教育出版。可是,近年来,他和他的小伙伴遇到的最大阻碍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原教材单位不带我们玩”,宁可授权国有,也不授权民营;一个是地方教育部门下属单位与国有出版机构明里暗里联手,造成了新的市场垄断。我十几年前开始在行业媒体做记者的时候曾跑教育出版口,见证了当时所有的重大拐点。所以,大佬一说,我大概也就明晰了。
 
  我认为,这位业内人士所反映的问题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目前,出版业实行审批制,只是在若干环节向民营开放,这是国情。这些开放的举措,我认为,不但是要更好地发挥补充作用,而且旨在加强竞争,从而促进产业的提升。这是一种管理智慧,而且也有它业可以借鉴,比如电影产业。因此,任何垄断行为都是逆流而动。任其恶化,将带来一系列苦果,你懂的。
 
  21世纪初,教育部高举一纲多本的大旗,教育出版多元化就成为符合历史潮流的大趋势。其间,有关政府部门曾有收束,但是,都是合理合法的,也是局部的。一句话,教育出版的多元化正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反映。由于教材使用的多元化(一个城市同科使用两三种教材并不鲜见),包括教辅在内的教育出版向终端持续下沉,越来越不是垄断行为所能满足得了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这样的需求,越需要依靠市场力量解决,而不是依靠行政力量解决。
 
  今年“两会”刚刚结束,“民生”两字熠熠生辉。在我看来,无论是全民阅读还是童书出版,都需要共享单车式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也不是主张市场是唯一的力量。只是认为,一般情况下,市场是解决供需难题的捷径。如果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可能造成新的垄断,那时候还有《反垄断法》最后起作用。

[时间:2017-03-23  作者:冯威  来源: 出版商务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