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价出版业
从一月一涨到一周一涨
这是近1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而且是在出版整体用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的涨价。
涨!涨!涨!
春节后,出版人还回味着节日的喜庆,突然发现多年平稳的纸张价格就像坐上直升机,开启了涨价模式。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总经理王训海谈到,2016年8月底、9月初,河北周边一些造纸厂关门,山东东营一家大型纸浆厂停产,这些表象让人隐约觉得纸价有可能会涨。不出所料,“涨声响起来”——2016年11月以后,纸价一路狂飙,开始是一月一涨,进入2017年2月,甚至一周一涨。持续时间长,而且涨幅大。
据王训海测算,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15日,新闻纸涨了40%,从每吨3800元涨到5300元,白卡纸从5000元涨到6500元,铜版纸从5000元涨到6300元,灰版纸从4800元涨到5800元,胶版纸从5100元涨到6100元,牛皮纸从6000元涨到6800元,轻型纸从5400元涨到6000元,纯质纸从7200元涨到7800元。
2017年2月20日,博汇纸业、晨鸣集团、金光集团APP、APP金华盛纸业、山东太阳纸业等几家纸业巨头再次发布涨价通知,如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月20日通知称:双胶纸产品在目前定价基础上上调500元/吨;轻型纸产品在目前定价基础上上调500元/吨。
仅过了2天,2月22日,纸业巨头又发出涨价通知,在原基础上每吨又涨价三四百元。山东博汇纸业称“山东公司生产的铜版卡纸、白卡纸、食品卡系列产品,价格在目前执行价基础上统一上调300元/吨。江苏公司生产的白卡纸系列产品,价格在目前执行价基础上统一上调300元/吨。”
看到这些通知,代理商和出版社简直“懵圈了”。一位出版社负责人说,原以为去年底开始的涨价只是暂时的,过了春节价格就会趋稳。没想到涨势猛于虎,来势汹汹,而且没有停止的趋势。这是近1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而且这是在出版整体用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的涨价。
据中国出版集团北京中版联印刷物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南宸回忆,1995年,飚升的纸价引发图书价格大规模上涨;2007~2008年,纸价经过了一轮上涨,此后一直平稳,甚至还有下行趋势。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发生变化,文化用纸每吨涨幅超过了1000元,至今看不到止步的迹象。
纸价缘何飞涨?
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变动引起的涨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应该如脱缰的野马,非理性的大幅度涨价,不排除一些纸厂或者一些原材料厂家趁机涨价的行为。
陆南宸等业内人士分析,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涨价。一是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涨价先是从包装用纸开始。由于电商发展迅猛,对包装用纸需求量增大。包装用纸主要由废纸制成,依赖进口。去年进口的废纸量剧减,引起纸浆涨价。文化用纸随包装用纸也开始涨价。二是由于汇率变动,进口纸浆成本提高,同时出口利润比内销增加,进口纸浆减少,经销商囤货惜售,纸浆价格一路走高,目前纸浆价格上涨20%以上。三是中国目前是世界造纸大国,产能严重过剩。在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下,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关停并转,大企业限产,使得纸张供应量相应减少。而小造纸厂关闭,大企业易形成垄断,甚至有可能限产保价。四是造纸企业各项成本增长,如劳动力成本、运输限载物流费用、煤炭、电价均增加。五是造纸企业长期亏损,只能转嫁成本压力,内在要求赢亏平衡,争夺价格主导权和话语权。六是涨价预期。代理商和终端客户看涨市场,囤货惜售,进一步加剧涨价。七是纸张库存量整体减少。造纸企业维持正常销售的库存量下降,出版单位自己使用的库存量也下降。前几年纸张价格稳定,出版社为了减少资金占用,追求零库存,一旦遇到这种涨价周期,零库存有弊端。八是社会资本全面紧张。2017年,金融系统信贷压缩收紧,资金使用门槛提高,融资成本增加,使得造纸企业缩短账期。
此次调价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成本因素。财务管理出身的王训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纸浆等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每吨纸大约增加300元成本。涂料等辅助材料上涨,如胶版纸用胶每吨从5800元涨到2万多元,导致纸张每吨成本增加200元。煤炭价格上涨和运输物流成本增加等,每吨纸张的成本又增加200元。
所以,涨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变动引起的,但不应该如脱缰的野马,非理性的大幅度涨价,可谓是“报复性涨价”,有人用“疯狂”一词形容,不排除一些纸厂或者一些原材料厂家趁机涨价的行为。有印厂人士反映,印厂拿着现金购买,都买不到纸张,“某些企业蓄意囤货涨价,看着价钱要涨,留着不卖”。相对来说,前几年的纸价偏低,目前一轮轮涨价有厂家为今后降价预留空间的目的。
业内普遍预期今年上半年都处于涨价周期。王训海估计到7月这轮爆涨可能会停止。当利润率足够大的时候,以前关门的小企业会有充分理由冒险,偷偷开工生产,这样市场供货量增加,价格自然不会再疯涨。
出版变数加大
不合理涨价下,整个产业链都没有赢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此次涨价也能让供需双方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理顺纸业价格秩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有利于纸张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促使纸张代理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纸价上涨对出版业的冲击显而易见。首先带来连锁反应的是图书出版成本增加。其次,景气指数不好,市场信心不足。第三,固有格局发生变化,比如出版单位采取采购招标的方式,一般是在1月初进行招标,而现在由于纸张价格不确定,招标无法落实。
由于春节后很多出版社用的还是库存纸,对纸张涨价还未有太多感受。但一些敏感的出版社和民营策划公司已经感到了深深的“寒意”,并提前布局,以规避涨价。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月初专门开会研究应对。书局以往一般保证7个工作日的正常用量,再按照平均生产量,多备一点纸张。但有了涨价预期,去年10月备了3个月的正常用量,第一轮涨价未受到波击。后来又备了一些纸张,基本可用到今年6月。届时如果还上涨,出版社也不准备再备货了,只能随用随买。
一家民营企业公司在春节前资金相对富余,紧急采购了一批纸张。春节上班后,高管专门开会应对纸张涨价的事情。辽宁科恩文化传媒集团用的是晨鸣纸业吉林分厂的纸,去年分厂改造,集团提前预付了1500万元纸费,什么时间用就什么时间提货,以当时签协议的价格为准,基本解决了印刷量,至少2017秋季产品印刷完没有问题。
纸价上涨,出书要更谨慎,选题结构要优化。一位民营教辅策划商认为,应从出版营销角度应对纸价上涨,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包括纸张品质、装帧设计和编校质量;二是加强增值服务,通过移动端、微信等工具全面改进读者的体验;三是扩大营销手段,加强创意,以立体化方式与经销商和终端用户互动。
陆南宸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此次涨价也能让供需双方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理顺纸张产品价格秩序,促使造纸企业保证品质。可以清理一部分库存。可以淘汰一批无实力、无诚信的生产和经营企业,有利于纸张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造纸行业是微利行业,一旦利润可观,就容易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市场变化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此次涨价也促使如中版联公司这类纸张服务经营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版联公司要按照中国出版集团的要求,做好四个确保:质量、价格、服务、供货时间。该公司的纸张业务部和综合业务部,分别负责集团内外纸张业务。去年,中国出版集团内部采购纸张7万吨,微利运作,有效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同时加强对外经营。围绕集团四个确保要求,中版联公司把应对此轮涨价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动力,积极应对,确保服务,不坐等、主动上门调研,应对有方、提出切合实际的办法,确保质量。一是加强沟通,掌握信息,与造纸企业充分沟通,随时预判。从一个月报一次价,到现在一周报一次价,以随时掌握情况。二是多方式,与用户、出版单位沟通,提前做预判。登门服务,或者用网络把信息及时传递给客户。三是与纸企缩短议价周期,随时协商,最大限度地为出版单位争取利益,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增加,也要考虑下游出版单位可承受的能力,掌握主动权。四是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争取价值空间。五是进行多种经营,拓展利润来源,弥补纸张利润下降。六是克服市场价格波动,培育自主品牌,改变经营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集团影响力,做到有自营产品,有自主品牌,扩大市场自主权。
陆南宸谈到,作为专业纸张服务经营公司还是要有合理库存。但库存管理是系统工程,资金成本及物流成本较高,且纸张也不能长时间存放,收缩率和含水率会发生变化。他强调,市场经济首先要以诚信为基础,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最终用户都是产业链上的环节,价格平稳有序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涨价与降价都要理性,市场规律是无情的,且行且珍惜。他最后呼吁有关部门关注此次涨价的不理性因素,适时进行干预。
不合理涨价下,整个产业链都没有赢家,上中下游都有苦衷——印刷包装厂叫苦,“纸价上涨,PS版价格上涨,人工费上涨,就是工价不能涨,印刷厂日子怎么过呀!”纸企也叫苦,“都不好做!原材料涨价了,我们做纸行业也难做,有钱买不到材料。”出版社担心,纸价上涨,人工费上涨,下一步,印刷工价是否也要上涨,油墨会不会上涨?出版社依赖的纸张印刷一旦费用都上涨,图书定价不可避免地会涨价。特别是秋季教材一般是每年6月印刷,2017秋季教材印刷是否会受到影响?一切都充满了变数。而最终这场博弈还是由读者买单。
[时间:2017-03-01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