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彩报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彩色照排技术的普及,为彩报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由于彩色照排技术专业性强,数字态度控制过程多,在对最终印刷品即彩报质量的评价上,印刷、制版、照排责任很难认定,也给彩报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
在此,我们对影响彩报印刷质量的照排因素做一简单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 原稿质量和编辑用色水平是制约彩报质量的重要因素。
报纸是新闻媒体,在重视新闻性的同时,必须对彩报的艺术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出彩报的初衷,就是要提高报纸的艺术性。在彩色原稿的选用和用色、配色上,是否满足制版印刷要求,已成为影响彩报总体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照片,强调新闻性而忽视印刷制版要求,忽视艺术性,直接影响报纸整体质量。
图片是彩报的画龙点晴之笔,有时甚至是彩报的脸面。色彩鲜艳、层次丰富、清晰逼真的图片,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很难想象,一组偏色严重、缺少阶调层次、发虚变形的原稿,会印出美妙的效果。要明确一点的是,照图片处理的原则,图片信息只能在原稿的基础上去拾取信息,而不能再造信息。况且,每一次的调整,都会损失大量层次、颜色信息。可以说,这样的一幅原稿图片只会越处理越差,绝不可能越处理越好!
在此,对彩报选用的照片原稿提出如下要求以供参考:
1、 颜色准确,基本无过大多功能偏。
2、 大小适中。
3、 层次分明,清晰度好、不虚不毛。
4、 色彩鲜艳、颜色丰富、准确、逼真。
5、 反差适中,层次分布均匀。
6、 印刷品等二次原稿最好是网线150目以上印品,且不要放大使用。
7、 数码相机摄取的照片目前效果均较差,层次、色彩均不能令人满意,且像素值是固定的,应在计算素值后变至适当尺寸,且不要放大。
8、 网络下载照片层次少、锐化过度、色彩不准、象素数低,应慎用。
在照片的选用上,要和编辑达成共识,保证彩报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提高原稿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制作出版彩报的时间不长,编辑部在对版面的把握上经验不多,也是影响彩报质量的因素之一。印刷彩报有一定的规律,切不可随心所欲。彩色报纸印刷采用高速轮转印刷机,印刷时有纸张张力存在,纸张采用的是非涂料的新闻纸。根据上述情况,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套印准确度和铜版纸单张印刷机印刷差距很大,纸张非涂料有底色,会使印刷网点扩大率偏高,色彩再现能力差。基于此,对彩报的标色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 套色要简洁明了,特别是小字号字和宋体字,以单色或两色相压为好,切不可随心所欲。不妨确定几个常用色。
(2) 套色要以亮色调为主。新闻纸无涂层,有底色,亮色调有利于给版面以明丽的感觉。
(3) 色彩要饱和。新闻纸粗糙,印刷用的网目粗,饱和的色调较醒目。
以上几点其实并不是照排所能决定的,但作为编辑部和印刷厂接口的照排工序理应承担起这个协调和调控的作用。
二、 彩报图片扫描、处理是影响彩报质量的关键环节。
彩色图片是彩报的眼睛,图片质量的好坏与报纸的整体感觉有重要关系。读者的第一眼也要看照片是否好看。
原稿确定下来,就是应如何进行扫描和处理的问题了。原稿种类、层次范围各不相同,内容、色彩千差万别,复制完成风格一致、满足印刷要求的彩报照片,是扫描和处理工作的中心任务。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忠实于原稿,高于原稿并力求风格统一。
1、 图片扫描
图片扫描是图片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忠于原稿的具体步骤,对图片印刷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主要表现在:
(1) 扫描仪性能偏低,图像色偏或层次并级。
(2) 确定扫描参数不当,图像色偏或层次信息拾取不充分。
(3) 扫描仪或原稿不清洁,特别是图像的暗调部位出现灰尘。
(4) 对原稿分析归类不够,千篇一律,导致不能充分拾取信息。
从上述原因可看出,影响的结果主要是色偏和层次阶调拾取不充分,而主要原因有扫描仪性能、对原稿的分析和扫描过程的控制三个方面。
要尽可能忠实于原稿,尽可能提高忠实于原稿的程度,在扫描时应注意几点:
① 制作彩报不必追求高档,但要满足基本要求。用光电倍增管技术的滚筒扫描仪制作彩报肯定没问题,但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和报纸的特点,大家更偏爱于使用方便的平板扫描仪,它的效果对于彩报已足够了。在此,提出彩报对平板扫描仪的基本要求:
制作彩报不必追求高档,但要满足基本要求。用光电倍增管技术的滚筒扫描仪制作彩报肯定没问题,但由于新闻的时效性的报纸的特点,大家更偏好于使用方便的平板扫描仪,它的效果对于彩报已足够了。在此,提出彩报对平板扫描仪的基本要求:
(1) 应是专业型产品。
(2) 光学分辨率为800ppi以上。
(3) 动态范围2.8D以上
(4) 至少8/24bit灰阶
(5) 具备智能去网功能
(6) 有一套完整的色彩管理体系,最好可支持苹果机Colorsgnc的体系。
② 根据不同的原稿确定相应的扫描环境。应对原稿进行认真分析,如原稿类型、层次范围、黑白场、色彩、内容、使用方位、使用大小等。有些扫描仪具有原稿分析功能,充分利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分析原稿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了解编辑的意图、特殊要求等,以在扫描和调整时加以调整和补偿。应注意,原稿分析是扫描前的重要工作。
③ 扫描仪参数设定从根本上影响信息拾取状况。扫描员首先要对扫描软件的各个参数有清晰明确的理解,并清楚其对印刷质量影响的情况。其次,要根据原稿情况、印刷情况、编辑要求认真设定每个参数。
(二)图片的调整
图片的调整是对图片印刷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此过程对最终印刷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在RGB至CMYK的格式转换上,参数设置不当,即分色参数设置不当,印刷质量欠佳。
2、 层次复制曲线curve调整不当,出现层次表现差或偏色。
3、 因过多的调整及校色而导致信息丢失严重。
4、 校色相互干扰,出现层次差,色偏等现象。
5、 校色过度出现失真。
6、 关键色、标志色调整不当。
7、 过分依靠屏幕效果出现图像偏色。
8、 锐化过度或锐化过小。
在图片处理过程中主要要掌握以下几点:
1、 图片层次的调整。层次调整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网点在印刷过程中的扩大进行补偿,将主要层次集中在10%~60%的视觉敏感区。在调整过程中,也就是使原稿的阶调最大限度地与印刷所能再现阶调相对应,以使图像清晰真实,另一方面,要根据原稿内容及层次分布情况。调整视觉上反应的高、中、低调层次。
2、 校色。校色在于再现原稿所反映的(而非原稿本身)色彩。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掌握纠正由原稿或扫描所造成的色偏,保证主体部位的颜色准确,保证基本色准确。校色调整时要先保证屏幕效果和本单位印刷效果相适应。校色时应看重图片的具体参数值而不能仅靠屏幕显示。
3、 RGB至CMYK格式的转换。印刷出片所用的图片格式必须为CMYK格式。其分色参数设置将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分色参数中黑版生成范围、最大油墨量、分色模式、网点扩大等都十分的重要,需依印刷条件有所变化。应与印刷情况良好配合。
4、 锐化。锐化是提高图像清晰度的有效手段。锐化也有学问,太小了层次平淡,太大了会使层次太崭。与高档印刷相比,彩报由于印刷条件有限,网点扩大率高、网目粗、较大的税化值有利于提高图像清晰度,一般可调至屏幕效果稍过时即可。有一点也要注意,内容不同,对锐化的要求也不同,如风景也稍小,而器皿可稍大。从挂网工艺看,锐化还有消除由于挂网所出现的层次损失的作用,在这一点上,锐化绝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过程,而是处理图片的必要过程。三、组版和输出过程的规范化和数据化是保证和提高彩报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 组版
组版是进行图文混排的重要过程,组版规范化、标准化是保证和提高彩报质量的有效手段。这一过程对彩报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文字、图片、色块、渐变操作不规范,使版面出现过挤或过松,影响整体美感。
2、 由于屏幕效果、激光样和实际印刷所采用的分辨率不同而出现的视觉效果的差异,导致印刷效果与想象不符。
3、 较小字号、宋体字或细线条采用多色套合而出现套印重影。
4、 直接采用RGB格式组版而使图片分色效果很差。
5、 在组版过程中拉压图片而使图片效果差,输出慢。特别是放大图片,对图片效果影响大。
因此,组版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进和地。如图片必须为CMYK格式,图片尺寸的改变需在Photoshop进行,不要进行拉压、变形、图片、文字块、色块间距要规范统一;文字的字距一般不要变化,亏涨文可通过标点的全半身调整等,使版面美观。
(二) 输出
输出过程包括RIP发排、照排机曝光软片和冲洗、检查等几道工序。用数据化、标准化对此过程进行控制,是保证彩报质量的重要手段。此过程对彩报质量的影响主要有:
1、 由于输出软片线性不好导致的文字发粗、变胖,印刷效果过黑、图片颜色偏差及层次再现欠佳以及色块色彩偏差。
2、 由于软片曝光、冲洗条件不当而出现的软片底灰达大、密度不足。反映在版面上是版面起脏、实地发虚、低调网点层次丢失、绝网、糊网。
3、 由于挂网目数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的图片糊网、绝网、图片层次表现差。
4、 由于挂网角度不当出现的龟纹、色彩表现不良。
5、 由于软片重复定位精度过低而出现的套印误差及十字线过粗而导致拼版误差。
6、 照排参数前后不一致出现的不同版面效果不一。
7、 由于冲洗及检查等操作不当导致划片、马蹄印、脏迹等,直接反映在牍版面上是划痕、虚点、版面脏迹等。
因此,在软片输出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化控制是搞好软片输出过程控制、保证彩报质量的基础。
软片输出的数据化控制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输出网点的准确,彩报网点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二是软片输出后底灰,最大密度值符合要求,底灰(D0)应小于0.04,最大大密度Dmax≥3.0。这需通过对软曝光、冲洗过程的多次试验,找到一组准确的系统参数,并对不同批次的原料,不同时间分别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不同的软片,通过试验和多次线性调整,以使软片达到上述要求。
2、 精心操作,认真调整,规范化作业是保证输出质量的重要步骤。
输出中要保证,各版面参数一致,挂网目数符合印刷要求(在8llpi-100lpi之间),网角准确不产生龟纹,四块色版重复定位精度在25μ以内,套准十字位置、大小、粗细整齐划一。
四、协调好照排与制版、印刷的关系,是提高彩报质量的重要条件。
照排工序同制版、印刷在技术性质上讲,有很大的区别。照排工序是从模拟态原稿到数字态文件转化为模拟态软片的一个工艺过程。它是其它工序的基础,但又要配合制版、印刷工艺的要求。各工序相互配合,才能出好彩报。
1、 规范化、数据化是照排、制版、印刷各工序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规范化,数据化操作的要求,对上工序进行检测,对本工序进行控制。作为照排车间,应根据本单位制版、印刷的工艺条件和水平,建立一套适合照排质量的规范化数据文件,并配备相应的仪器,如分光计、密度计等。
2、 打样是检验照排工作质量,分清照排、制版、印刷各工序控制责任的有效手段。打样的目的在于规范后工序操作,以检验照排工作质量,同时又给印刷提供模板。打样用纸、用墨尽可能先用实际印刷用的材料。由于报纸的新闻性、时效性,每次都打样,条件可能不允许,但有的活多打几次样有利于照排车间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工艺参数,有利于制版、印刷找到自己的工作的差距。一般报社出彩报均有出彩喷样的条件,彩喷样只给印刷工序提供参考,而不能照样复印,因目前彩喷仍与实际印刷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彩喷样绝不可作检验照排工作质量的条件。
3、 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是搞好彩报的有力条件。照排车间应多学习一些制版、印刷知识,多了解一下后工序对照排的一些工艺要求。同时,制版、印刷也要将自己的工艺问题及时反映给照排,将自己工艺、材料的变化通知照排,相互配合,才能出好彩报。我个人认为,彩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应先将制版、印刷工序调整好,才能进一步发现和调整照排工艺参数。如一张图处片,只有套印准确、墨色适宜,网点清晰利落了,才能不断提高照排制作水平。制作彩报,照排人员掌握分色的尺度和校色的熟练程度是彩报制作照排工序的关键。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摘自《电子出版》2000年第3期
[时间:2000-11-06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印刷专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