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出版物发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向

出版物标准化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自1984年新闻出版领域开展标准化建设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部门不断加大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力度,新闻出版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不断健全和完善,已成立的五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涵盖了出版、印刷、发行、信息化、版权等产业链、全流程。其中,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5,以下简称发行标委会)负责新闻出版领域与出版物发行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发行标委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宣贯、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年来,出版物发行模式和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的新型标准化体系。2015年3月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出台,对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从政策高度还是从市场需要的现实出发,都需要厘清我国出版发行业标准化建设现状,认清我国出版发行业标准化应用趋势,明确我国出版发行业标准化建设方向。
 
  一、我国出版物发行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一)出版物发行标准建设情况
 
  2004年发行标委会成立后,首先制定了“出版物发行标准体系表”,用于指导我国出版物发行专业领域的标准建设,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2011年,又对“出版物发行标准体系表”进行了修订,将出版物发行标准体系划分为三个层级,由6个大类标准、23个小类标准和223个标准构成(见图1)。
 
 
  截至2015年底,发行标委会共制定和修订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项,其中,行业技术性指导文件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6项,已列入编制计划的行业标准7项,有效推动了出版物发行业标准建设的健康发展。2014年,发行标委会在“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项目”和“CNONIX标准应用实施项目”中,制定了23项工程标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出版物发行标准应用概况
 
  出版物发行标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应用,但应用分布不均衡。对于企业而言,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业务范畴,以及标准的宣传力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应用标准的积极性有所影响。对于标准而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深入,企业标准应用的比重逐渐加大,信息类标准应用呈上升趋势。我国首个信息交换标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以图书交易过程为主线,建立了供应链企业间产品供应电子单证的对话体系。《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国家标准从出版源头贯通了出版物发行产业链上的出版物产品信息,这两项标准已在行业内得以推广,有效地提升了出版物发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重大项目引入了配套工程标准的建设,在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项目中,相关的23项工程项目为重大项目的科学建设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持,是标准直接落地应用的有效尝试。
 
  二、我国出版物发行业标准化应用趋势
 
  (一)标准应用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
 
  伴随着出版物发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出版、发行机构的转企改制,市场需求逐步成为标准化工作的推动力量。在国家标准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下,标准化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逐渐走向社会团体组织,标准建设由政府规划、约束引导,逐步转向市场驱动、行业自律,企业参与出版物发行标准建设的比例逐渐上升,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业的标准化需要。
 
  (二)标准需求从传统发行向现代发行转变
 
  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出版物发行信息化程度快速上升,传统发行管理转为信息系统管理,作业流程由手工作业变为使用现代工具自动化作业,标准需求也相应由传统标准向现代标准转变。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强烈冲击着传统出版物发行业,也引发了新型出版物发行模式的信息标准需求。
 
  (三)标准研制从单项标准向系列标准转变
 
  出版物发行标准初期建设的标准化对象单一,标准的研制与业务点一对一建设,缺乏对出版物发行领域全面、系统的研究,导致研究的标准难成体系。随着行业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的研制工作更加注重体系设计和构建,《出版物发行标准体系表》的研制和发布,体现了标准建设的系列性转变特征。在物流作业、物流设备、图书贸易、系统接口等方面先后制定了系列标准。
 
  (四)标准建设从国内应用向国际应用转变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和积极采纳,2013年对国外出版物发行典型标准ONIX采标发布,并参与了国际EDItEUR组织在标准维护机制中的国有化活动,出版物发行标准建设的国际化融合,为出版物发行全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我国出版物发行业标准化建设方向
 
  (一)建立自愿性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建设普遍采用自愿性原则,自愿性始终贯穿标准的立项、制订和实施标准化全过程。在国家现有标准管理体制的局限下,行业标准建设达到自愿效果要相应地调整管理方式。标准立项由企业或行业协会自主,甚至可以直接提交草案,通过规定程序无须审批即可发布;标准的制订应以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为主,以保证制订出的标准被市场和企业所接受。只有制订出能为企业获得利益的标准,才能达到标准实施的自愿性。
 
  (二)搭建协同型标准化建设组织结构
 
  建立协同型的标准化管理机构,从组织上对协商一致的标准化建设方式予以保障,以增强标准化建设和推广应用的效果。在符合我国现实环境的前提下,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参照国外标准化机构的做法,标准化机构广泛吸纳相关利益的各方代表,在标准的制修订、实施、维护等关键节点获得全面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标准机构可通过吸纳相关标准机构人员、建立标准机构间合作机制等方式,保证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
 
  (三)创建分层建设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按照总体设计、分工建设的思路,顶层总体设计打破边界,实现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划分标准建设的责任边界,由各标委会分别执行。标准化建设按设计、制订、实施三个阶段进行,针对不同的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设计阶段的核心是标准体系的一体化。制订阶段的核心是企业深度参与。实施阶段的核心是企业认知,标准落地。
 
  (四)健全适应市场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在我国现有标准管理体制下,寻找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在标准化全流程管理、协同运行、标准维护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氛围,以保证标准的建设、宣贯、实施和推广工作能够扎实开展。
 
  (五)制订激发企业积极性的管理办法
 
  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对标准的使用情况的评估、监督、奖惩办法和制度,以等级评估、资金支持、树立标杆等方式落地。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标准化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
 
  (六)拓展标准化建设投入的多元渠道
 
  标准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开辟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标准建设经费。采取国家更多投入,企业支持方式,主动寻求拓展经费来源的渠道,对于愿意提供经费支持标准制定的企业,无论是哪种出资方式,都要给予鼓励与支持。通过企业标准升级的办法,支持标准化建设领先的企业,将技术成熟、适合推广的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执笔人:白降丽)
 
  * 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出版物发行业标准体系研究”成果,编号(2016-10-1)。

[时间:2017-02-28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