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 要统筹好“去”与“增”

疏解非首都功能

  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稳步推进,北京部分低端市场被陆续关停,然而也有市民担心身边的菜市场会因“疏解”而面临动迁。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府曾明确回应,绝对不允许假借疏解的名义关掉菜市场,疏解不能丢掉市民的“菜篮子”。笔者认为,打好疏解攻坚战,必须做好加减法,准确把握“去”与“增”的关系,弹出“高下相倾、声音相和”的协奏曲。 

  “去”的是大城市病。今天的北京面临着城市拥挤、大气污染、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容量顶到“天花板”等突出困境。疏解的目的正是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范围包括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部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等等。《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年工作计划》明确提出的10项重点任务,都是针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菜市场显然不在其列。 
 
  “增”的是居民获得感。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用“七个就是”解读“疏解非首都功能”,体现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时,更蕴含着在更大的空间谋求发展,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思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政策、说规划、谈前景,离不开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同,对于生活性服务业、关系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行业,不能为完成指标而“一刀切”,既要控制总量,更要防止结构失衡。 
 
  面对“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思路、清楚方向、分清主次。一是以钉钉子精神打好疏解攻坚战,一些相对产能低、效益低、附加值低的产业,该退出的退出,该转移的转移,该升级的升级。二是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提质增效,向市场要活力,向资源要效率,探索“互联网+”模式,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改造、升级。三是以居民需求规划腾退空间,补短板,解决完善城市功能的问题;提品质,增加为民办实事便民商业网点;引产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城,所以盛民也。”只有城,没有市,民不便;虽有市,杂且乱,民也不便。“疏解整治”终极目的是促提升、谋发展,体现的是党和政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为民担当。坚持市场与政府两手用力,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坚持“去”与“增”双向统筹,抓住疏解的关键领域,“留白见绿”,才是体现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让今天的工程成为明天的负担,才会加速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步伐。 

[时间:2017-02-10  作者:桑硼飞   来源:北京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