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李不言
在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舞台上,来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的两位小将已连续两届获得奖牌,先后取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不仅如此,在近日刚刚决出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6进3的选拔中,上海版专包揽3个名额,这意味着版专小将将再次代表中国出征出征阿布扎比。
奖牌的光芒背后是赛场外几年磨砺的汗水。从初出茅庐的“菜鸟”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世界级能手”,小将们的成长离不开辛勤园丁的导航和陪伴。“园丁”之一、两届世赛教练、上海版专学校80后青年教师李不言,在2017年担当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这几年他怀揣一颗“匠心”,见证并助力了中国印刷技能小将们的成长。
差距源于规范
尽管古老的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但是无论从设备还是工匠上,如今引领全球印刷产业的企业仍然集中在德国、日本等国家。2013年,在德国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首次迎来了中国选手,上海版专选手王东东摘得了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铜牌,他的成功令整个团队激动不已。
2011年,当时才28岁的李不言开始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的集训工作,为王东东训练备战。李不言一头扎进大赛所有资料,仔细研究和推敲赛制、规则等各种细节,再反过来设计培训方案。在这个过程里,他首次开始了解这一领域的国际规范标准。“介入比赛才发现,与行业领先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并不在于操作水平差异,而是在于‘规范’。而这种规范塑造了职业素养。”他举例说,小到一颗螺丝从哪里拿下来、归位到哪里,擦过油墨的抹布是否可回收,这些细节的处理都要相当规范,而这些也正是国外优秀企业工匠的操作标准。
作为此次专家组组长,李不言要负责制订集训方案、每个选拔阶段的试题和评分标准,他也将这种“规范”一开始就设计到集训中。到这一次选拔时,所有选手在专色油墨调配环节的操作规范已经达到了世赛水平。“无论比赛结果是去或是留,我都希望大家把训练过程中学到的操作规范、先进理念和职业素养带到今后的工作中,我想这才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真正的意义所在。”对即将离开训练基地的队员,李不言语重心长地嘱咐着。
“忽略规范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他相信,推行这种国际通用的方法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极致才是匠心
要成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李不言要求学生们始终努力坚持严谨、规范,并追求极致。上届摘得银牌的张淑萍就在教练们的调教下做到了极致。比赛中的调色项目是极具挑战的环节,选手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出与样张最接近的颜色,差别要控制在正负0.07之间,一张海报上上百个色块个个配分。李不言为张淑萍设计不同训练方案,为的是经过千百次练习,让她将误差缩小到0.06。
一个优秀的工匠要对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沉着以对,可训练基地里能模拟的状况都已经试遍了。对印刷机械了如指掌的李不言觉得,真实的流水线工作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机械故障。于是专家、教练和学生一次次来到企业,在真实的生产中找难题寻短板。正是在这样的一丝不苟中,一项项复杂工艺被掌握,一个个技术难题被解开。
经过两届世界技能大赛,李不言吃透了大赛所有规则和技术文件,也感到培训思路和方法都越来越清晰了。随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临近,选拔和培训工作将更加紧张,李不言计划和专家、教练们在下阶段从技能、外语水平和心理素养上再给选手们加把劲。这一届选手比往届选手的水平更高,3位小将的表现值得期待。2017年,李不言也将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执裁,担任“黑衣法官”。
匠心创造生产力
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900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便著文《活板》,将此发明归功于工匠毕昇。然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最领先的印刷企业、最具工匠精神与水平的印刷大师,在德国,在日本。
如今,印刷高人的行列中又有了中国人的名字。他们中的多位来自上海。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承包户”,上海版专的学生是一支青春洋溢的队伍,指导老师李不言也是一名80后。然而,印刷业不吃“青春饭”。决定成败的是细节。未见得是人家的技艺高人几分,而是别人一丝不苟的规范,是我们在“短平快”的节奏中早已忽略的东西。
一颗螺丝钉,从哪里来就要到哪里去。李不言说,这便是“匠心”,是我们如今反复呼唤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生产力,有了无数个螺丝钉的一丝不苟,才能攻克各种各样的工艺难题。
[时间:2017-02-09 来源:世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