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及其相关产业在发展中一直面临“唱衰”的尴尬。在行业奋力向前的努力中,这一行业仍保持着“朝阳行业”的增长速度: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来自图书零售一线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同比增长12.30%。推动这一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又是什么?
“出版业虽然受到数字化冲击,但其‘朝阳产业’地位仍不可动摇。”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邬书林在1月12日举办的2016年度国内外图书零售市场报告会上如是说。这一会议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卷信息”)和京东图书文娱共同承办,会上开卷信息发布的《2016年度国内外图书零售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元,较2015年的624亿元同比增长12.30%;新书品种数约为21.03万,同比上年增长4.31%,连续5年保持稳定。
增速稳定中也有遗憾
记者了解到,目前开卷信息的图书市场观测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1200多个城市的3000多家实体书店。在网络采样方面,除了覆盖原有的电商平台、第三方平台,开卷信息还加入了对社群书店的监测。因此其连续多年发布年度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在业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根据《报告》,在全年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图书动销品种数达到175.09万,同比增长4.31%;新书品种数21.03万种,相比上一年度数据略有增长。开卷信息副总经理杨伟对此认为,在新书品种、动销品种均小幅增长的当下,图书零售市场呈现供应丰富的格局,市场竞争激烈。
在渠道方面,去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到237.5亿元。其中,来自实体书店监控码洋是97.79亿元,来自网店监控渠道的码洋是229.72亿元,渠道差异非常明显。同时,码洋规模的增长背后,也反映了图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虽然各地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实体书店扶持政策,但去年实体书店没能延续2015年的正向增长势头,出现小幅下降。而网上书店2016年依然保持了30%左右的强劲增长,销售总码洋超过实体书店。
“线上渠道主体业务分为电商自营和电商平台两类。根据开卷信息的监测,电商自营网店的增速已日趋放缓,和前几年相比已进入相对平衡稳定的阶段,市场增速恢复到30%左右。”杨伟表示,相比前些年当当、京东、亚马逊的三足鼎立,线上渠道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天猫与当当、京东呈现出新“三足鼎立”格局,其中,当当以自营业务为主,京东兼顾了电商自营业务和平台业务,而天猫则是纯粹的第三方平台。
杨伟援引《报告》表示,在实体书店发展还有待政策进一步落地的同时,网店渠道的高速增长,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第三方平台,同比增速更是高达60%左右。“出版社、出版公司、新华书店开店和深度运营,是第三方平台销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她以数据为例表示,根据开卷信息的不完全统计,国内500多家出版社中已有半数在第三方平台开设旗舰店或专营店,开设了第三方网店的图书公司在90家左右,开设了第三方网店的地方新华书店接近100家。随着第三方平台迅猛发展,在线零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并且产品渠道、读者特点也开始呈现与实体店迥异的分布情况。
少儿市场成核心动力
那么,究竟哪些书推动了图书零售市场去年的持续增长呢?《报告》显示,少儿、文学和教辅类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图书细分市场方面,少儿类以23.51%的销售占比,超过社科类的23.09%,首次占据图书零售市场中的最大比重。少儿类也是细分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同比增长28.84%;从增长贡献率来看,少儿类的增长尤为突出,它的增长贡献率接近50%,文学、社科和教辅占16%左右,少儿类对整体市场增长的贡献可见一斑。
“2015年,少儿类图书整体增长水平只有15%至16%,去年增速出现如此大的突破,因此我们认为少儿类图书在最近的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将是图书零售市场正向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杨伟解释,宏观因素如二胎时代的到来、学龄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等,将持续加温这一市场。
杨伟将去年市场概括为“无‘现象级’畅销书,治愈系作品受追捧”:畅销书榜中的治愈系作品依然受市场追捧,刘同、张嘉佳、大冰、卢思浩、张皓宸等“暖男作家”的作品持续热销,共有15种作品位居畅销书榜前列;《解忧杂货店》《目送》《查理九世(26)·雪山巨魔》分别位列2016年虚构类、非虚构和少儿类榜首,畅销书榜单整体以老书为主。
《报告》认为,这也是2016年图书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国内图书零售市场中新书产品承受着出版的“小年”行情:在虚构榜Top100中,仅有4本是2016年出版新书,少儿榜Top100里面有11本,非虚构榜中新书品种虽达到18种,但大部分也是2015年畅销热点的延续之作。另外,“现象级”畅销书的缺失,使得零售渠道的销售增速并不乐观。
细分市场影响整体格局
图书细分市场的变化,也影响了出版集团、出版社、出版公司的市场竞争格局。10年前,中央部委出版社的码洋占有率接近整体市场的50%,地方社码洋则只占40%。10年后这一状况发生了逆转:地方社码洋占有率上升,中央部委出版社码洋占有率下滑。
对此,杨伟表示,这一现象与细分市场的格局有一定关系。当下市场增长最快的类别是少儿、文学、教辅类,少儿类和文学类主要是地方出版社的天下,中央社很少涉及。教辅类对应的大多是地方教育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不同门类的增长度铸就了出版机构在市场氛围里的影响和变化。
渠道的差异化,也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在线上和线下的竞争力。从《报告》中记者发现,出版公司排名上,线下渠道前10名公司在线上渠道排名中,只有两家没有进入前10位,分别是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集团。“这两家主要都是以教辅类为主的出版公司,教辅类在实体店的零售相对网上要高一些。”杨伟分析。
在出版社上,渠道的差异化被进一步放大,线下渠道前10名和线上渠道前10名中均进入的只有3家。比较极端的有线下渠道首位的学习出版社,在线上渠道排名中在200名之后,商务印书馆在线下渠道排名第二,在线上渠道排名中只是第18名。
“线上、线下差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和本社的出书特色有关,二是读者消费需求和口味问题。对于产品管理来说,线上和线下所投放的产品一定会有所差别,我们在做每一本书的时候就知道它应该主打什么渠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在宣传上把握什么样的关键词。”杨伟说,伴随着线上、线下之间的逐渐融合,出版的专业化程度在最近几年的积累后越发明显,特色化的出版社进入到了市场的前列。在特色和影响力之间,特色的优势会更明显。
杨伟总结认为,智能移动端设备的发展,各种生活习惯、购买习惯、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整个图书的销售渠道已经越来越多元,基于用户和场景的服务越来越明显。无论是线上渠道、线下渠道还是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对于出版企业来说都很重要,社群书店更要深度参与线上渠道。
“渠道带来的更大影响还在于对图书营销、销售的改变。”杨伟表示,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全行业已经进入了综合运营时代,我们既要做好产品管理、社群店运营,也要在图书上市前后做好对渠道的管理、与读者的互动,产品运营、品牌运营、用户运营并举的新时期正式到来。
[时间:2017-02-07 作者:鲁娜 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