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
刚刚过去的2016年,移动互联网依旧以极快的节奏向前推进,改写着传统行业的玩法。2017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深水区,出版业又能掀起多大浪花?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年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大力发展移动端服务、拓展多种阅读渠道以完成自身的转型与成长,应为出版业升级转型的题中之义。
网站运营遭遇“天花板”
年会公布的《2016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日人均访问1.4次,单访次平均时长3.8分钟,平均访问页数3.2页,这3个指标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但月度页面浏览量、独立用户数正在下降。
仍处于成长期的内容资源平台在2016年出现回落,月均独立用户数和月均页面浏览量分别环比下降24.4%和7.9%;受移动端冲击最为明显的数字教育网站,用户数、浏览量和总访问次数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新闻门户网站2016年月均独立用户数环比下降16.9%,月均页面浏览量环比下降36.8%;品牌传播网站用户数及用户活跃性均下降,月均页面浏览量环比下降最大,达到54.1%;数字发行平台影响力下降趋势明显,2016年月均独立用户数和月均页面浏览量明显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
《报告》建议传统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与数字发行平台转型还需要加快赶上;竞争最激烈的数字教育板块,传统出版单位还局限在将纸质内容进行线上售卖为主,而新兴数字教育平台则通过吸引教师、家长和学生,加上“PGC+UGC”形成的内容,组成了学习生态圈;新闻门户和品牌传播平台应当研究其目标及核心用户的特点和兴趣,结合移动端产品如APP和微信等制定内容和推广策略。
行业微信“敲开”商业化之门
2016年,微信平台各类微信公众账号已超过2000万个。值得一提的是,读书类公众号独树一帜,成为微信平台的一抹亮色。
从《报告》数据来看,出版品牌、读者社群类微信公众号在发布次数和发布篇数中表现优异;作者自媒体则在平均单篇阅读数和平均单篇点赞数中摘得桂冠,传播效果较好;而出版机构、书店、图书馆在各项指标中都没有突出表现。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供需生态逐渐成熟,出版行业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化形势也越来越明朗。比如瞄准数字阅读蓝海的十点读书,以“音频+图文”优质内容吸引读者,不断聚拢粉丝,发展新媒体矩阵,同时多元化开拓其他盈利渠道,有效实现了品牌效益最大化。多平台全方位发展的“罗辑思维”,在2015年即实现了电商平台销量过亿,2016年实现倍增。
《报告》指出,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变现途径有七大主流模式:平台分成、广告、电商、内容付费、市场活动、付费会员和IP(知识产权)开发。其中,前5种商业化模式已有出版行业公众号尝试,不过,部分商业化效果有待提升。后两种模式付费会员暂无成功案例,IP开发条件尚不成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技术推动产业“跑步”融合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荣华谈及出版业融合发展时,用生态体系建设来概括。在他看来,出版业的短板就是技术。为此,长江传媒开始全面和阿里巴巴合作,一年来,长江传媒通过阿里巴巴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推动湖北省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田荣华坦言,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对长江传媒的技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自己不用建机房,也不用搭建服务器,直接用云技术,非常方便。”
北京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路认为,出版业的行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产业链向下延伸——交易向运营转变。“上游孵化层为内容培育阶段,目前对应的是5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游运营层为运营加深、市场扩大、影响力放大、辅助变现阶段,暂时拥有1000亿—2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下游变现层实现货币化,并促进产业链层次整体有机循环,随着泛娱乐产业链体系的系统构建,将指向200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高路表示,泛娱乐化成为产业发展趋势,“版权交易天花板显而易见,版权运营天花板高不可见。”
[时间:2017-01-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