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环保发展催化剂事件

环保

  2016年是农历丙申猴年,是环保行业起步并高速发展的一年:政策轮番上阵利好,技术水平“供给侧”提高。也是让环保从业人员最头疼的一年:穷尽“洪荒之力”没能抵御“十里霾伏”,环保督察,更是批批“添堵”,停产、停业、停学业,去供、去给、去产能。好了,就不在这传播负能量了。盘点2016年环保发展催化剂事件,看看都是哪些大事利好环保事业的发展。

  十三五,任务多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纲要”提出今后5年发展的目标之一。“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纲要》具体指出了了GDP能源消耗占比、空气质量、饮用水和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具体要求。这一量化的指标,让环保产业发展步伐加速,为环保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年初,十三五纲要的发布,已然为2016全年环保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虽不如“水十条”、各种“GB”那样来的更加彻底,改变得更加真实,但却是开年一重锣--2016,环保产业开场热!

  供给侧,制改革

  16年4月供给侧改革指导意见出台,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

  意见从强化约束、严格准入、深化治理、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环境保护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部署推进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促进提高新增产能质量、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完善政策支持等4个方面,为节能环保这一新产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环保业的改革,也是全行业的改革。此次改革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教鞭催人,逐层逐级的落实方案。但改革一起,倒逼治理企业自身技术升级,倒逼污染企业治理环境需求迫切。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对环保产业的一次考验。至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不再对立?接受检验吧,环保人。

  G20蓝,环保热

  16年9月初,聚焦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举行。以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的G20的召开,当然少不了对我过环保行业的影响。

  首先是在大气治理方面:参照APEC期间,环保部排除15个督查组加码大气质量监管,此次“G20”峰会也将在环境质量上重拳出击大气治理,受益方向包括:VOC、清洁煤技术改造、超低排放和生物质综合利用等;(2)污水治理:江浙地区作为印染大户,废水治理问题首当其冲,G20有望推动江浙沪联防联控治理水污染,受益方向包括: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污水的治理及监测领域;(3)PPP:预计G20有望衍生大型PPP项目,央企和民企将率先收益。

  G20的召开带动经济的发展毋庸置疑。经济的发展趋向绿色,绿色经济又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我们提倡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是我们环保人的新机遇。

  河长制,落实责

  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长制,解决了长久以来有人问责、无人负责的流域环境治理问题,只有真正吧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更好的监管河流污染。其次,河长制解决了河流治理"一刀切"的无脑策略,一河一治,一河一策。对症下药,才能更高效的分配力量,更有效的治理河流。同时,政策也拓宽了公众参与的渠道,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河长制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生态环境治理的脚步。

  河长制不是简单的责任落实,分段治理。不是单纯的在河边挂起告示牌。不是所谓的全民参与,监督治理。新形势下,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大数据对流域水体的监测,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对河湖的综合性治理,以根除黑臭水体。

  总结

  2016年,是环保行业的“红海”。政策形式倒逼产业升级,不进则退。技术更新迭代,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改革,否极泰来。

[时间:2016-12-30  来源: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