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学出版:自我调整,内涵式发展成趋势

大学出版

  细数2016年大学出版的种种,似乎整个大学出版领域都进入了深度的自我调整期。过去几年,传统图书市场增长缓慢,出版集团兼并扩张,大众阅读习惯改变,高校招生趋缓,这一系列现象在2016年都持续放大,而大学出版社的市场容量仍在遭受挤压,生产方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经历过转企改制及第一轮改革后,大学出版社纷纷走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

  控制品种规模,优化出版结构

  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这一根本原则,越来越多的大学出版社开始注重新书品种数控制,打磨精品图书,严把质量关,在出版结构优化方面集中发力。201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简称“清华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简称“上海交大社”)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新书品种数都呈稳定、有所下降态势;2016年,有更多的大学出版社意识到了精细化出版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简称“人大社”)2016年出书品种数为3524种,与2015年的3578种相比,下降了1.5%,其中新书1527种,同比下降18.3%;2016年,人大社本版图书发货码洋9.64亿元,相比2015年的9.47亿元增长了2%。近几年,人大社致力于控制规模,新书品种数逐年下降,2016年出版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总体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

  截止采访时,不少大学出版社的年度数据尚未出炉,但据各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销售规模方面都实现了同比增长,新书品种数得到了有效控制。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华东师大社”)新书品种数增长率为26.86%;2016年,据估计,新书品种与2015年相比持平,未出现较大增长,而图书重印种次增加,销售情况乐观,据估计销售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清华社已连续多年压缩新书品种数,保证出版质量。2016年,清华社继续坚持提质增效,优化出版结构,通过精品和畅销书的打造,提升销售规模和利润;此外,清华社的出版结构优化还体现在以分社为主的各专业出版领域结构日趋合理,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

  创新出版营销,品牌战略升级

  2016年,“品牌建设”成为各大学出版社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各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通过突出优势学科出版能力或创新营销等方式,努力在读者心中提高图书和出版社的品牌辨识度。

  过去一年里,清华社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在计算机与信息图书出版、理工图书出版、职业教育出版、经管与人文社科图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持续发力,以“精品工程”为龙头,加强“品牌群”建设。如在数字出版领域,清华社致力于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建立终身教育服务架构,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领域打造“品牌群”,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七个分社、两个中心(期刊中心、学术出版中心)为主力,加强“期刊群”“图书品牌群”建设,力争在多个出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广西师大社”)的品牌矩阵建设也在2016年进一步加强。2015年底诞生的品牌“神秘岛”截止2016年10月共出版了10个品种,累计码洋2171.2万元,市场影响力、读者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都有极大提升。2016年10月,观文馆实体书店品牌“独秀书房”也正式开放。广西师大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表示,品牌战略塑造和丰富了广西师大社的气质、品味和形象的核心内涵。

  一贯以学术出版和主题出版而著称的人大社,过去一年也在图书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6年4月,人大社出版的《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和《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获评年度“中国好书”,人大社成为获得该奖项图书最多的出版社之一。此后,人大社不断有图书入选各权威机构评选的“中国好书”“全民阅读好书榜”“月度好书”等。人大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入选首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一系列奖项充分彰显了人大社的图书策划能力、内容制作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大社”)的品牌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微信平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2016年9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始定期推送“大学出版社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北大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始终位居前列,即便在全国阅读类微信公众号排名中,北大社也名列前茅。目前,北大社旗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大博雅讲坛”两个微信公众号已经吸引了大量粉丝,每篇推送文章都能获得较高的阅读量和点赞数,已成为北大社的品牌标志。北大社副社长张涛多次强调,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的营销品牌至关重要,要善于驾驭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润泽、完善和保护品牌。

  从版权到资本,“走出去”再升温

  近些年,“走出去”多次成为大学出版乃至整个出版业的年度关键词之一。2016年,大学出版社仍在继续探索“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不少大学出版社从早期的版权输出升级为资本输出,乃至领先构建起了出版全产业链。

  2016年,人大社在“走出去”方面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强化本土化战略,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促进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过去一年里,学术类图书仍然是人大社版权输出的核心产品,超过版权输出总量的90%,且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的比例大幅度提升。此外,2016年,人大社在“走出去”工作中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如在以色列成立了人大社第一家海外分社,这也是中国出版机构在以色列设立的第一家分社;和罗马尼亚文化院共同成立了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成为中罗两国间第一个学术出版合作平台;与蒙古共同设立了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中心。

  华东师大社2016年也在“走出去”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2015年初,华师大社的《一课一练·数学》输出英国,到2016年10月,小学部分共6册已全部出版,英国读者对此书给予了极高评价。此外,华东师大社还出版了中文版四卷《尼雷尔文选》,这是深入了解尼雷尔思想、现代坦桑尼亚和中坦关系,乃至20世纪下半叶非洲大陆民族解放运动和泛非运动、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重要资料。这部书的出版能让更多中国读者深入了解尼雷尔,也传播了尼雷尔的高尚品质和杰出思想,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感情。在版权方面,华东师大社2016年斩获了两个重大奖项——“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和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广西师大社集团则在2016年8月成功收购了英国ACC出版集团,继2014年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后,终于完成了国际化出版发行完整产业链的布局。据张艺兵介绍,至此,广西师大社集团初步完成了在上海、墨尔本、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地的全球布点,丰富了艺术与设计类图书产品线,构建了完整的艺术与设计类图书国际化出版发行产业链。张艺兵说,广西师大社的国际化战略在过去一年走到了一个分水岭,未来将主要融会贯通现有资源,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数字转型平稳,未来任重道远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大势所趋。与一些专业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的数字业务整体还在起步积累阶段,主要集中在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数字发行渠道建设、数字内容转化、依托数字技术再造出版流程等方面。2016年,这种积累性的探索仍在持续。

  过去一年,清华社针对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和来自一线教学的切实需求,从组织结构、产品战略、销售和运营等多角度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出一系列转型改革措施,如战略定位转型、组织架构转型、产品战略转型、销售战略转型、运营战略转型等。清华社提出“从单一产品形态向复合出版产品形态升级,从产品提供向内容提供及信息、技术服务升级”的战略构思,在做好产品提供商的同时,面向教育行业升级转型为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寻找新的业务机会,并做好“产品+内容+服务”三种身份的融合和发展。

  人大社则主要完成了“人大芸窗数字教材”项目的建设,上线教材80余种,形成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同时,还承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任务。“中国问题研究文献出版目录及服务平台”项目正在实施中,这是人大社数字领域“走出去”的重点项目,将建成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文献服务数据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人大社2016年的数字化探索可以说收获颇丰。

  此外,上海交大社的“专业数据库+解决方案”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电子书制作、基于知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数字教材开发、知识教学资源网建设等都在2016年的大学出版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过去一年来,大学出版在数字化探索方面步伐平稳,但从未停止前进和探索。

  2016年已经过去,大学出版社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所做的尝试和探索都应总结并转化为经验和教训。未来,大学出版社仍需要依托高校的传统优势,不断强化学术出版品牌,坚持精品战略导向,做足专业特色;整合出版资源,做强教育出版;融入数字潮流,做好行业转型;打造出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创新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

[时间:2016-12-30  作者:赵冰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