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这是黑天鹅事件 印机业存亡危机已至

印机业

   笔者连续两天投书我要印,绝无意危言耸听、 渲染负面情绪,乃是作为老印刷人,对印刷业感情深,如今行业存亡危机已至,当下行业却依旧歌舞升平,内心不寒而栗,故愤而提笔,直抒胸臆。

 
  在笔者看来,几年前上海电气集团将其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中的上海光华、上海亚华、上海申威达、上海紫光出售。这一事件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印机制造业的“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上海电气集团整体售出其印包板块(仅余个别企业)的举动,已经至少产生了以下几点负面效果:
 
  其一、使中国印刷装备制造整体的技术水平,出现了大倒退。
 
  其二、在中国印刷装备制造业中产生了连锁反应。曾几何时,中国印机制造商明星企业扎堆,甚至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甚至传出过多家国内印机企业欲收购国际印机制造商的传闻。近几年来,中国印机制造业面临整体的转型,加之产能过剩等原因,许多昔日的明星印机制造商“销声匿迹”,企业看似存留,但实际上内部已停止生产。作为一个产业,中国印刷机械装备制造业,即便整体形势严峻,但其市场、其大旗、其技术、其人材还在。从市场上说,中国印刷市场仍然是全球印刷市场中最引人瞩目的市场,甚至成为一些国际印机巨头的“救命稻草”,而且如果按照国家远景2050年实现现代化,未来30余年必将涌现大量的新兴城市、卫星城市,催生不可估量的印刷包装需求。
 
  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正风起云涌,必将催生大量的印刷包装需求
 
  从技术、人材、实力来说,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集中了全国最为优秀的印刷包装装备制造、研发人才,各子公司的技术水平在各领域均为国内一流,或接近国际一流。换句话说,“市场、旗帜、技术、人材”这些基础仍然扎实,中国印机制造业恢复元气是有条件的。可是当下采用的是谁也预料不到的“自我毁灭”的方式,恐怕令那些竞争对手也大跌眼镜,中国古语云,“树倒猢孙散”,对于那些原本实力就不济的国内印机制造商而言,连老大哥都不玩了,他们还有信心继续玩下去吗?所以,笔者认为这一事件,尤如中国印机业的“黑天鹅事件”,其颠覆性后果,最严重的,可以直接毁掉一个产业。
 
  展望未来,笔者斗胆预测,按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最快5到10年,生产印中环节印刷机的中国印刷设备制造业(重点是胶印),整体将不复存在。
 
  把中国印机制造业的面具揭开,你现在还能看到什么?
 
  可能有的网友会说,不是还有好多家印机制造商吗?他们不也在这舞台上经常出现吗?笔者不想指名道姓地评论,只是想说,有的企业的转型步伐让人看不明白,到底还要不要搞印刷?有的企业恐怕苟延喘息,离破产倒闭已不远了吧。当然,也有的企业做的还不错,但在这种颓势下,他们能撑多久,只能说有待观察了!
 
  行业也有种很搞笑的现象,媒体把焦点集中在几家印后制造商或印前制造商身上,并且将“追赶世界一流”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当然,他们很优秀。但不要忘了,印刷机是主体,是整个印刷设备及器材制造业的主体,行业的主体不是印后、不是印前,虽然他们也很重要。
 
  其三、直接动摇中国印刷包装企业对国产印机装备的信心。原本,中国印机技术整体上就不如国际印机制造商,大企业特别是百强印企所购之印机设备,多为海德堡、高宝、曼罗兰、小森、三菱等国际知名的设备。正是由于多年来的奋力追赶,一批有为的国产印机制造商的励精图治,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进入了大的印刷包装企业里。然而,由于上海电气印包集团的轰然倒塌,大印企购买国产装备的意愿会更低。
 
  其四、对上海光华、上海亚华、上海申威达、上海紫光四个品牌未来是否仍能存续不乐观。笔者无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妄评接盘上海光华、上海亚华、上海申威达、上海紫光的企业,究竟会如何对待这些曾经闪耀的国产品牌。笔者也善意的相信接盘企业会将它们做的更好。但有几点常识笔者必须要言明,而且也是尽人皆知的。
 
  其次,昔日,上海光华、上海亚华、上海申威达、上海紫光作为国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体制上的毛病。但在研发投入上是有保证的,并且企业注重传承、尊重老技师、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如今卖给了民企。民企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其功利性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国企既重经济效益也重社会效益,有自营收入也有国家扶持。民企没有国家扶持,一旦无利可图,它很可能就会削减人员、削减研发投入,甚至将厂房出租作他用。同时根据了解,上述被出售企业中,有的企业已出现技术骨干大规模离开的现象。印刷机技术的核心保证在于技术人才,如果连这都不能保证,这个品牌能否存续就真是大问号了!
 
  文尾,有一个问题笔者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
 
  其一、胶印仍是当下印刷方式的主流,现在大伙都象赶时髦似地去搞数码印刷,请问,搞出来了吗?请问,你能在市场上成功吗?
 
  其二、中国是否还需要印刷机制造业?如果需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证国产装备制造企业品牌,越来越强?
 
  首先,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上海电气”的品牌效应今已无存,其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打个比方,众所周知科学家王选曾获得“国家技术奖”,他是改变了中国印刷业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要发明人。但是王选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好项目,即国家立项的“748工程”。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或许王选只是一个平凡科学家而已。这道理放在当年上海光华、上海亚华、上海申威达、上海紫光身上也是如此。

[时间:2016-12-30  作者:冯阳  来源: 我要印资讯]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