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热”与市民阅读的建构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市民阅读

  来自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借阅排行榜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不变因素多,变化因素少。其不变,乃是由较为稳定的读者群体、城市结构与文化层次所决定的,但其变,则是由时代语境、突发新闻、新颁政策法规等决定的。通过常年研究,笔者认识到,研究公共图书馆阅读状况不应长期关注其“不变”的一面,而是应当敏锐捕捉到“变”的一面,这是研究公共图书馆阅读状况的基本立场。

  2016年11月全国十大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最大的特征,我认为是“传统文化热”的出现,此前这是不明显甚至在很多月度排行榜上都是没有过的。在100种上榜图书中,竟然有7种传统文化的图书上榜:它们分别是《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续编》、《新唐书》《两晋通俗演义》《中华姓氏文化》《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和《诗经:插图精编版》。

  可以这样说,经典名著、网络文学、养生保健、育儿童书与教育培训类图书每一期都有上榜,但是传统文化图书能够像本月榜单一样出现如此之多的情况,则非常罕见——而且在杭州市图书馆,传统文化类图书《两晋通俗演义》与《中华姓氏文化》竟然名列冠亚军——力压《但愿你的道路漫长》与《锦绣未央》等轻阅读畅销书。

  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文化热”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结果。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曾郑重指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也发现,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媒体以及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都自觉响应这一号召,将弘扬传统文化、重申民族精神作为要务而被提上议程,“传统文化热”必然会有效、持久地发挥其积极意义。

  十大公共图书馆主要的读者群是市民,在人类文明史上,市民阶层是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智力支持的主体,也是国家近年来着重培育的社会阶层。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也曾有重要指示,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因此,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市民阅读,反映了当下中国市民阶层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更是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折射。因此,笔者大胆预测:从长远趋势来看,在未来的借阅排行榜中,将会有更多传统文化类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图书上榜,而且其影响力会日趋增大,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认可,将会成为今后中国社会重要的主流思潮。

  不言而喻,传统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下参与了当下市民阅读的建构,这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主要阶层的重要影响。诚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市民阅读本身是一个多元、开放、多层的松散结构,参与其建构的文化因素当然有很多,但当中必有主次。多年前,网络文学、“穿越宫斗”类作品一度在市民阅读的建构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那是“全民阅读”向“市民阅读”的转折期。笔者相信,大众群选虽然有偏见之处,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终会披沙沥金,传统文化、国史党史、人文经典等主流文化必然会是今后建构市民阅读的支柱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6年其他月份的借阅排行榜中,传统文化类出版物也有上榜,但并不集中,数目也不多,而且也鲜见占据一家图书馆前两席,从这个角度来看,2016年11月的排行榜在这个层面上的确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时间:2016-12-2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