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学阅读有潜力

青少年文学

  12月8日,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在京举办“2016徳译中青少年文学翻译分享会”,邀请陈琦、李士勋、王燕生、周佳音、李明明、王萍等数位资深译者畅谈各自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酸甜苦辣及感悟,同时邀请《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却咏梅和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王鑫分别对当下中国和德国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及趋势做了分析和梳理。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龚迎新主持了此次活动。

  据王鑫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青少年文学(12~18岁,又称为“YA小说”)明显落后于整个青少年儿童图书市场,仍处于缓慢增长态势,从2013到2015年,中国引进德国青少年儿童图书品种从548种增至765种,其中青少年文学仅增长26种至46种(德国书业年度统计数据)。相较于德国青少年文学中关注疾病、死亡、反乌托邦和移民、难民等广泛的社会问题,中国市场上的青少年读物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关注主题均略显单一。却咏梅表示,2015年,中国初高中生的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这与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学校和补习班作业不无关系。她指出,电视节目和老师推荐以及新媒体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影响较大,目前小学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老师的阅读素养有待提升,家长也应意识到亲子共读对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出版社也应加大优秀出版物的推广力度。她指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去年开始引进推出了“零时差·YA”系列,就是一套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伴随青少年成长的优秀文学读物。目前市场上像这样的书还太少。

  活动现场,各位译者分享了在翻译作品中为译出满意的词句所经历的自虐的心路历程、大家一致认为,除了深厚的外语功底及文学素养,还必须葆有一颗童心。《天使母鸡爱疯狂》的译者陈琦介绍了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她的应对之道:如何保持语言中的幽默感,让译文与原文一样好玩,保留文字上的押韵,用拼音加空格的方式来翻译文字游戏,以及与出版社编辑沟通共同解决翻译文本中的问题。《公路少年》的译者李明明指出,在翻译中既要让文字更口语化而通俗易懂,又要注重文字的诗性想象、心理想象和风景想象,加强作品的文学性,让读者在阅读中,伴随着叙事者的回忆共同成长。《大鼻子汪妲》的译者王萍介绍了她使用搜狗语音输入法翻译的经验,《毛毛》的译者李士勋介绍了翻译中为达到精准效果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新蕾出版社、朝华出版社、蒲公英图书馆等社的编辑也出席了活动,与译者就以哪个版本作为翻译母本、翻译周期能否更充裕、如何维护译者权利、稿费及版税如何界定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王鑫表示,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举办此次活动,希望把更多德国的青少年图书推介到国内,为这些图书找到合适的译者,早日出版并与读者见面,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时间:2016-12-2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