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很多大学出版社都积极依托大学的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巩固和拓展出版版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曹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在2016年,大学社从依赖学校转向重视市场,从简单版权引进转向重视推动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从传统纸质出版为重转向纸质出版与数字资源配套开发并重,更加重视市场和选题质量,更加遵循出版规律和市场规律,更加注重大学出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使命追求。”
打造精品 增强服务能力
“从出版物结构看,大学出版社作为以教材和学术出版为使命和特色的主力军,2016年又有众多内容创新、形式精美、引领趋势的精品出版物问世,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领域推出一系列精品图书。”大学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表示,在2016年,很多大学社始终坚持“守土意识”和人文情怀,严把质量关,将精品教材与学术出版列入“十三五”发展重点。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重点打造“博雅”品牌教材,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宗俊峰还提到,2016年,在与新兴传媒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大学出版社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形势下广大师生、读者的新型阅读需求,努力开发出版音像、电子、数字等多媒体出版物,形成了为各级各类教育服务的新型纸质、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多种载体互动的多元立体出版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的想法和宗俊峰不谋而合,他表示:“精品学术出版和原创学术出版一直是大学社发展的着力点,但除此之外,依托大学的资源和科研优势,努力由单一的教材供应商逐渐向内容和服务供应商转变,强化立体化教材开发,是我们在2016年里的一大努力方向。”
肩负使命 做好主题出版
大学社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使命,在2016年,不少大学社努力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寻找各自的发展路径,并凭借学科优势,在落实全民阅读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与“一带一路”战略、主题出版、走出去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落实全民阅读战略方面,各大学社积极出版理论普及与科学普及读物,广受读者欢迎。宗俊峰认为,大学社的品牌本身就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金字品牌”。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我国科研产出爆发式增长,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也为我国学术和专业出版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宗俊峰举例,像清华社的《纳米研究》等6种英文学术期刊短时间内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不少大学出版社今年集中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就的主题出版物,比如人大社的《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发行4个月突破5万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主题出版成为人大社新的增长点。“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大学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学术创新与资政育人的重要体现。”宗俊峰说。
在走出去方面,北大社推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丛书”从学术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在各领域的对外发展做了科学的阐释,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基本立足点和视角。不仅出版与走出去相关的书,随着大学社走出去规模与体量的扩大,各大学社也纷纷寻求国际合作,大学社在丝路沿线国家的图书出版能力逐步加强。在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以色列设立首家海外分社,在罗马尼亚建立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在蒙古国建立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中心,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
守正出新 快速融合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出版行业应对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在这一年里,大学社积极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出版变化,守正出新,让渠道不断转型升级,全方位开展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不少大学社今年加强重点平台的建设,开发集纸质图书和互联网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专业、全面、新型的服务平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加强与具备条件的机构或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出版、营销支撑平台,为社内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转化提供服务,同时合作研发多媒体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自主开发的“书云”数字资源支撑系统,实现了纸质图书数字资源的配套与融合出版,强化了创新创业、投资、理财、教育等市场类选题开发,向市场要销售来弥补教材销售带来的影响。上海财大社董事长、总经理曹建说:“应对数字化浪潮冲击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参与,而且可以直接高位切入,比如越过以前的电子书、数字课程开发模式,直接构建学科出版资源的数据库等。”
曹建认为,渠道转型升级是大学社今年最为突出的增长点,通过自办诸如天猫店、微店、店中店的直销渠道,为许多大学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销售折扣高,利润空间大,而且实时收款。但曹建也指出,渠道的转型升级对大学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储管理效率、物流效率以及服务效率必须达到较高水平,并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
[时间:2016-12-19 作者:袁舒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