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机器人
业界认为,机器人品牌要想在世界中独占鳌头,扬帆出海就必须先抢占市场,在技术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做到独自运营,完全自主化,同时在个人专利上抢占一席之地,当然这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助。如今机器人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像汽车产业那样陷入国内的群雄逐鹿,还是像高铁产业赢得战役一样扬帆出海成为中国制造新的名片?
对于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中国,正在借助世界的力量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据统计,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约为25万台,2017年机器人销量将超过10万台,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与保有量将分别超过15万台与80万台,到2025年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乐观的市场前景,各路豪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群雄逐鹿格局悄然显现。以库卡、ABB等四大巨头为代表的外资巨头加速中国本土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在外企纷纷通过本土企业使得自己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生态的同时,国内大小企业也在纷纷抢滩。
而各路机器人公司信心满满,政策扶持力度同样开始加码,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到50%以上。
虽然我国人力成本上升、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的缩短、工业机器人密度的差距都将维持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景气度,中国还将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工业机器人国家。但市场虽大,依然以小散打天下。因为市场热度虽空前高涨,正在发展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上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弥补。
比如: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而中国工业机器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处于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产业链下游,多数厂商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
而在十五位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显然中国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明显。所以,由于在减速器、伺服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的差距,国内厂商往往对国际厂商的依赖度非常高,采购溢价十分严重,这直接束缚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突破。
不过,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但是机器人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自主创新能力仍急需加强,这也就限制了国产机器人企业分享中国机器人庞大市场蛋糕的机会。所以中国又该如何抢占市场呢?一: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崛起,迫使进口机器人价格整体下跌,在降低价格的同时,市场占有率得到有效提升。二:国产机器人企业要想弯道超车,争夺国内市场蛋糕甚至将中国机器人输出海外,除了在关键技术层面取得突破之外,国家政策力量的背书同样重要。
工业机器人与汽车工业和高铁行业一样都是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现代工业,涉及的门类极多,有各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壁垒,后发国家想靠自由竞争赶超难度可想而知。此时国家力量的介入将有助于工业机器人领域避免重复之前的教训。
[时间:2016-12-19 来源:慧聪塑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