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的“冰与火” 重复出版的隐忧

重复出版

   中国版本图书馆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2013年至2016年8月CIP数据统计显示,文学、哲学、军事、历史、古汉语启蒙、生物、林业类图书都有重复出版现象,将出版业的图书重复出版、同质化出版现象推上风口浪尖。怎样的图书成了重复出版的“重点方向”?这样的怪象是否也在上演着愈演愈烈的戏码?对于出版企业来说,怎样的出版之路才是对自身和读者的负责方式?

  出版界的“冰与火”  文学类重复出版严重 
 
  这几年来,关于出版界的“寒冬论”、“机遇挑战论”不绝于耳。在面对IP时代来临的日子里,出版界的“冰与火之歌”也一直上演。
 
  据CIP数据统计显示,在各类涉及重复出版的图书中,文学类数量最多,占比80.40%,高达八成多;古汉语启蒙、哲学类图书其次,占比超过5%;历史类图书第三,占比超过3%;军事、生物、林业类图书占比均超过1%。除历史类图书2014数量走势略有下降,2015年增至200余种,出现了起伏现象,其余六类图书均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其中,文学类图书由2013年、2014年的4000余种,增至2015年的5000余种;古汉语启蒙和哲学类图书由2013年和2014年的200余种,分别增至2015年的400余种和300余种;军事类、生物类、林业类图书重复出版数量均有不同幅度上涨。
 
  近几年重复出版图书共有147个品种。其中,文学类品种最多,共有130种,远高于其他六类图书;其余六类图书品种均在10种以下,占比均在5%以下。文学类图书主要包括翻译图书和中国本土图书。其中,翻译图书占比超过七成,共有90余种,多数为进入公有领域的经典名著,主要包括童话、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长篇小说等;中国本土图书不足三成,共有30余种,占比28.46%,多数为古典文学名著,少部分为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官方统计只是“新书”  能买到的“福尔摩斯”何止千种 
 
  所谓“重复出版”,中国版本图书馆研究人员杨育芬如此解释:“同一作者的图书选题,图书功能、读者年龄相同或相似,每年重复出版多于10种的图书计入重复出版。”经常购书的读者也有切身体会,同一作者的同一图书在书市上总会看见许多不同版本,其阅读对象也大致一样,让人面临选择困难。《福尔摩斯探案集》拔得重复出版图书头筹,达580种。超过300种的热门图书还包括:《唐诗》《安徒生童话》《三字经》《格林童话》《论语》《西游记》,另外《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也是重复出版所钟爱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数据是对近年来新出版的图书进行统计,也就是说,这是“新书”的种类,而不代表一个普通读者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种类数量。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监控数据,再次印证重复出版的图书数量惊人。今年1至9月,在售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有1200多种,《红楼梦》有1600多种,《三国演义》有1300多种,《西游记》有1600多种。也就是说,想买一本“名著”,读者理论上要面对千余种选择。
 
  开卷信息技术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毅认为,这些重复出版的图书,大都是公版图书,而且都是知名度高的名著,既没有版权上的法律风险,也无需花费推广成本。同时,这类图书大多是学校的推荐教辅读物,因此出版机构对于推出这类书愈发趋之若鹜。
《傅雷家书》下月进入公版期 或百余版本同上架 
 
  2017年1月1日,《傅雷家书》正式进入公版期,扎堆出版的局面或即将开始。目前只有两家出版社拥有授权,“社科社”版本在业内享有盛誉,20多年来获奖无数,也被看做“傅雷”的权威版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博介绍说:“《傅雷家书》太经典了,我们出版了20多年,最早还有三联版本,都深受读者喜爱,不久前还入选向青少年推荐的100本书名录。在重视家风建设的如今,其价值更得以彰显。”《傅雷家书》成为争抢出版的对象,基本上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事实。据张博透露,目前有出版意向的单位有一百多家,不仅如此,一些人甚至不惜“明知故犯”,在限制期内开始出版,以达到抢占市场先机的目的。张博说:“傅敏先生委托相关方面维权,每告必胜诉,但还是有出版单位不惜试法。”
 
  事实上,《傅雷家书》并非所有部分都进入公版期,张博介绍说:“进入部分仅包括傅雷致傅聪的信,傅雷夫人致傅聪的信。而如傅聪和傅敏的信并未进入公版期,这部分所占比例不高,但也是《傅雷家书》的重要组成。”
 
  在张博看来,扎堆出版必然导致图书的同质化严重,出版单位及时选择这样的热门主题也应该强调自己的特色。拼“品质”是必然,除了图书装帧设计、版式、校对等,权威解读、专家编辑也是考验的内容。明年,新社科版的《傅雷家书》将发行,同时,社科社也将多年对傅雷的研究注入新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
 
  童书市场火爆扎堆

  “门槛低”让出版商放弃特色 
 
  实际上,重复出版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也集中在童书市场,童书的“火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一本童书不出”的出版单位几乎找不到。《昆虫记》就以普及读物、少儿读物的名义多次出版,以课外读物的名义出的数量最多。而各类启蒙读物、童话经典、绘本等更是名目众多,而且市场火热。
 
  上海新闻出版局发布的《2015少儿出版阅读现状与未来趋势》显示,近10年间,少儿图书市场的年均增幅达到了10%,儿童读物占比不断扩大,占据超过40%的份额。
 
  接力出版社儿童生存教育部副总监胡金表示,我国儿童图书市场能有如此快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一方面我国有3.7亿名儿童,特别是随着二胎的放开,这一基数将会更大,为童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主力。与此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70后”“80后”开始进入养儿育女的阶段,较之上一代父母,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意在亲子阅读方面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在这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边缘走向了主流,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看似较低的进入门槛,让越来越多的图书出版社加入童书出版的行列。张博表示,市场的火热让很多出版商认为市场是“无限”的,但事实上,出版好童书需要十分专业的水准和能力,对出版单位的要求很高。他介绍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新蕾出版社都有经典系列,具有专业水平,而根据“感觉”找热点的出版商现在却越来越多。除童书以外,因扎堆出版而导致同质化严重的还有“教辅类”以及“养生类”图书。
 
  图书库存是隐疾

  书号、出版社应调整 
 
  重复出版对读者的选择造成困扰,同时对出版行业本身也具有伤害,除了对市场的有序竞争以及读书内容多元化、精品化存在影响,也伤害了读者和专业编辑以及翻译人员的创作动力。在这些背后,甚至存在隐形危机。据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刘拥军介绍,从数据看,与总印数、总销售相比,图书库存具有持续增长的刚性。2004年以来的10年间,只有2009年出现过一次负增长,且降幅不足1%,其余年份皆表现出增长态势,且增幅远高于总印数。10年时间,我国库存数量增长近25亿册,而总印数增长18亿册。他说:“按此速度比增长,迟早有一天,全国生产的图书将被库存所淹没。库存的高位增长,已经成为行业的巨大负担,并且孕育着经营危机。”刘拥军建议建立市场分析制度,“每月、每季、每年,重要的品种、重要的出版类型都要有定期的分析报告。”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认为,国内出版社的类型定位过于雷同,放开书号也加剧了无序竞争状态。因此他建议,“书号总量还是应该控制,这样可以逼着行业进行洗牌、调整。”而接下来,出版社结构调整还需到位,才会真正遏制一味追求重复出版的现象。
重复出版制造的泡沫还可能拖垮一个行业。日本出版人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一书中记录了1997年至2003年间日本图书的高库存、高退货现象:图书退货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可达90%,真可谓“死书累累”“泡沫横飞”。后来,日本几万家出版企业以及与出版相关的企业中,已经有一大半无法生存,整个行业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以他人为鉴,或许能让理性回归。

[时间:2016-12-05  来源: 每日新报(天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