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严,VOCs治理日益成为影响包装印刷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一。为满足软包行业VOCs治理迫切需求,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发起“ESO+”联合示范行动,以期推动整个软包装行业VOCs的有效治理。
2010年,VOCs首入大气污染防治范围,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将VOCs新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并提出,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VOCs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针对VOCs治理,国家政策不断收严,惩罚力度之重,覆盖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精耕于重污染行业尤其是包装印刷行业的各大小企业,能否精准把脉,给出应对之策,关乎自身兴衰存亡。在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环葆嘉”)总经理简甦先生看来,如若将环保的投入变成一种投资,企业通过治污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获得经济效益,那么环保工作就容易实现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包装印刷行业的VOCs治理尤为如此。
广东一企业发起ESO+示范行动 推进VOCs治理
作为专注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综合治理及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环葆嘉牵头多家公司合作研发了适用于软包装行业VOCs治理的ESO+热力氧化+供热系统。该系统于今年5月在上海灵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上线示范,经过半年运行,成绩斐然,成功掀起业内VOCs治理的一股新风。
数据显示,环葆嘉ESO系统,节能、减风、增浓三大功能作用明显、性能卓越,为凹版印刷工序低成本末端治理创造了有力条件;通过ESO的浓缩实现高浓度的情况下,CO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经多次第三方运行数据测试,确认VOCs排放浓度低于45mg/m³。在排放达标的同时,还顺利实现了供热,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达标排放,经济适用”的目标。
国际上公认较为彻底治理VOCs的方法是热力氧化,而国内新的创新科技成果ESO能减少生产热能需求,并提升废气的浓度。这样一来,VOCs热力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有可能满足生产的需求,污染治理与生产节能联动,加上节能收益大于污染治理投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竞争力就会上升。
“通过‘环保+节能’的技术,包装印刷企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将高污染、高能耗的‘污点’变成低污染、低能耗的‘亮点’,成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道路。再加上适当引导,治污可以变成企业内生的自觉行为。”简甦先生如是说。
资料显示,“ESO+CO/RTO/TO/CTO/RCO+供热”的解决方案,不但考虑到当前的VOCs治理需求,还考虑了水性油墨推广运用所需的高效节能干燥需求,更加综合考虑了减碳需求,将现在VOCs收费的问题和将来碳排放收费的问题一并解决,而且还不会额外增加投入,只会减少能源费用支出,这样系统的综合性价比会更高。
统计数据显示,1台凹印机,开工足的情况下,采用ESO+热力氧化治理+供热进行改造,一年减碳量可超过500吨。假设配4台ESO,风量减少到24000左右,每台印刷机的加热连同ESO(假设都是8色)的耗电减少到50千瓦左右,总耗电200千瓦。末端处理选2.8万风量的旋转RTO,耗电量50千瓦。系统耗电量远远低于原耗电量。
正因为得天独厚的优势,环葆嘉ESO系统引起众多软包装企业的高度关注,被普遍认为是软包装行业节能与VOCs治理整体解决创新方案。多家软包装企业、末端治理设备厂商及印刷设备厂商对ESO+系统进行现场考察,深入了解ESO原理、优势并商讨ESO与各种末端治理设备衔接的方案后,表达了参与推广示范的强烈意向。
“其实现在并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产品、技术、方案、资金,只是面对这样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缺乏有效的组织,对问题的认识思想不统一,目标不明确,寻求解决对策的格局无法应对问题的复杂性。政府不便于涉入具体的市场行为,企业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所以非常需要行业协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简甦先生分析道。
鉴于此,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满足软包行业VOCs治理迫切的需求,环葆嘉与各方沟通、反复研究决定,发起“ESO+”联合示范行动,在软包装重点集聚区域选择约十家企业扩大“ESO+”整体解决方案示范范围,进而在示范效应的影响下,在软包装行业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软包装行业VOCs的有效治理。
据介绍,此次联合示范行动为示范用户企业提供质量、性能、价格的综合保障,ESO除以优惠价格提供外,还可以服务模式形式提供资金支持,ESO及部分末端治理设备还提供保证低价的相关设备,让勇于创新和担当示范用户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面对国家节能环保的高要求,印刷行业洗牌在即,企业如何决策显得至关重要。简甦先生给出的建议是:第一,层次决定高度,必须以达标为目的;第二,掌握算账关键,合理选择治理方案,借机胜出。而此时,对包装印刷企业而言,由环葆嘉发起的VOCs综合治理联合示范行动,正是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性机遇。
[时间:2016-11-28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