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我们听到了一些都市类媒体黯然退场的消息;而美国大选之后,有人更是把特朗普的胜利总结为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胜利,进而认定特朗普获胜是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加冕礼,也是美国传统媒体丧失话语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今天这个时代,传统媒体到底是什么?又能够做什么?
第23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日前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党报负责人围绕“融合·创新·力量”这一主题,就媒体融合发展路径上的创新探索展开研讨交流,共话未来。作为推进我国省级党报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协作交流平台,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已成功举办22届,对促进各省(区、市)党报交流合作,推动党报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今年的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既是各省级党报在新的传播格局下进行融合探索的一次交流,也是市场内外专家学者就目前舆论发展新趋势、互联网领域新动态与党报新发展的一场思想盛宴。
原创依然是最宝贵资源
近年来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体最闪亮的关键词。“如果说2014年中央深改组将媒体融合确立为国家战略是‘融合元年’,那么,如今回望,我们既欣喜于融合的决心之大、步伐之快,也感慨于融合的任务之重、道路之长。在某种程度上,报业转型仍然处于前端的探索期、艰难的爬升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说道。
迈入互联网时代,媒体人普遍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变化,也正在谋求自身的改变。卢新宁认为,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和庞杂的流量冲击下,传统媒体人没有必要因怀疑自己而失去媒体人的尊严和自信。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么变,原创依然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思想依然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依然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
从学术研究角度,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在交流新媒体条件下的党报发展时认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依旧存在,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应当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互联网时代,党报一方面要坚持不失实、不失语、不失位、不失格的基本底线,另一方面也要明晰自身定位,从“信息报”向“思想报”转型。
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讲故事”已经成为很多自媒体生存的核心因素。纸媒出身的他认为,传统媒体依然拥有最优质的人才,介质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思路,只要思路有改变,传统媒体就能成为整个内容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
凝聚社会共识是党报优势
毫无疑问,互联网自媒体的普及,为实现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卢新宁提醒,我们也要看到,网上的信息常常真伪莫辨,人们的情绪有时也会剑走偏锋,需要职业媒体去还原真相、疏导情绪、引导舆论,从而更好地回应网民关切,凝聚社会共识,这可能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的优势。
“在整个互联网移动化的状态之下,媒体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探索者,通过事件化、快速化、跨界化、场景化、个性化、多样化等信息传递方式,抓事件、玩跨界。”腾讯公司副总裁郑香霖说道。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FT中文网前总编辑张力奋在分享英国《金融时报》的媒体转型个案时说道,这份百年大报自2004年开始实质的新媒体探索,其思路包括:以权威、优质内容为基石、以互联网为中心建构内容生产流程、创立“付费墙”模式、从销售广告到销售内容等。这一个案展示了在不同的制度框架下,媒体如何重构市场,发掘信息的刚需与价值。
“从PC互联网时代开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是高度不对称的。时至今日,主流媒体也好,其他媒体也罢,应该有更强的底气去进行版权保护。我们有了自己的‘两微一端’和新媒体平台,不至于饮鸩止渴贱卖内容产品。主流媒体和各级党报系统可以携手扩大原创的价值,做一些联合和推转,保护新闻的原创力,其实这也是保护文化创造力。”卢新宁补充道。
根据舆论变化完善主流叙述
“互联网跑马圈地的时代早已过去,报纸想要立足,必须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独一无二、别人不能取代的报纸。对媒体来说,无论是报纸、网站、公众号还是客户端,都要精打细算,深耕自己的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李良荣说道。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总经理叶蓁蓁在介绍《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三个“不一样”时就提到:其一,内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众包协作生产丰富多彩的产品;其二,采编体系不再封闭在媒体机构内部,而是全面开放联接;其三,机制流程不再固化,而是构建了内容孵化创新的一整套体制。
当然,“我们看到,在融合发展进程中,仍有很多党报媒体旗下的新媒体,即便去掉书名号,加上了‘@’,国内外仍然视同为党报发声。不管是在纸媒生产中,还是在新媒体舆论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该是党报始终不渝的生命线。但同时,我们还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要创新方法手段,政治立场最终要用传播效果来检验。”卢新宁认为,融合发展提出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面对全媒体的受众,如何根据舆论阵地的变化,完善自己的主流叙述。这种主流叙述不是说大话、空话、硬话,也不是小清新、小时代、小感怀;不是自娱自乐,也不是媚俗迎合。这种主流叙述,要有为党立言的定力,也要有感染人、吸引人、打动人的话语魅力。
而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张泉灵的分享则聚焦“IP生产力”。她从投资的角度提出,内容消费的竞争,最终指向一个元素——时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在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特别是挤占了所有碎片化的时间,而这些碎片连起来是非常大的阵营。在她看来,内容消费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时间的竞争。而谁能悟出其中的真谛,谁也就将在融合发展中占得先机。
[时间:2016-11-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