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抓紧完成年度重点改革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去年11月推出,这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改革还面临着哪些困难?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下一步改革如何推进?
第一财经记者就此专访了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滕泰曾于2015年11月应邀参加了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做题为《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经济新周期》的汇报。
问:你认为这一年来各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滕泰: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结构老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抓住了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和主动选择。
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业界,这一年来供给侧改革受到了高度关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首先,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越来越完善,从去年11月份提出概念和五大任务,到后来强调新老动能转换、新动能培育,提法越来越科学。
第二,各地政府从雾里看花到躬行探索,因地制宜提出了很多具体方案,各地去产能、去库存等卓有成效。
第三,各部委逐步制定方案,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出台了各种文件和措施落实五大任务,像是降成本、降杠杆都有着非常详细的办法,土地价格、劳动用工成本等领域的措施还有更大空间。
第四,学术界从一哄而上炒概念,到如今已经统一到中央和国务院的认识和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新计划经济、不是新自由主义,也不能同扩大总需求对立起来。
问:你如何看待去产能和培育新动能之间的关系?
滕泰:去产能和培育新供给、新动能是同向并肩而行的两条河流,只有两条河流合二为一的一天,才意味着供给侧改革真正见到了一定成效。仅仅把过剩产能或者老化产能的企业关了或停产、限产,还不能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当过剩产业的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转移到新供给、新动能领域中,才是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些以“破坏性创造”为特征的新技术、新模式等新供给形态, 虽然会成倍创造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发展的动能,但也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影响部分群体既得利益。例如,优步、滴滴打车等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了新供给,满足了新需求,缓解了多年以来的大城市打车难问题,但这也对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和司机造成冲击。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当中,随着新旧动能的转换,“新供给”不可避免会对“老供给”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有可能引发相关群体的反弹。对此,中央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地方政府调动各种资源,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建议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改革考核宽度”。
问:从各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地方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滕泰:我们到各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地方以“三去一降一补”破题,逐步开始重视培育新供给、新动能。地方政府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总体上很好,也存在部分技术上的设计问题。
各地市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例如某些省份在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具体产业政策中,规划过细,有的具体到细分行业的发展目标,有的甚至细化到具体的产品发展规划。
高税收、高融资成本、行政管制过多等供给约束,都是行政手段对经济长期干预形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放松并解除这些供给约束,用改革的办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方都比较注意合理运用行政手段,但也有部分省份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包含较多行政干预措施,有可能形成新的供给约束。
还有个别省市,在制定本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时,顺便出台了一些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政策。例如西南某省的一项政策规定,要制定优质产品目录,安排数亿元财政资金鼓励省内主要用户扩大利用本省产品,鼓励引导就地就近采购应用本省电子信息、汽车等产品,对使用本省优质产品达到一定量的单位给予奖励。
问:哪些关键领域的改革要继续推进?
滕泰:在一些涉及土地、资本和劳动要素市场的深化改革方面,市场正期待着真正的突破;在老百姓关心、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民生领域,还需要真正地攻坚克难,尽快拿出有效的方案。
以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不论是魏则西事件还是广东伤医案,仅仅是医疗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一个侧面,任何微小事件都可能迅速引发全社会的不满。所以这种情况下要尽快展开医疗供给侧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竹篮打水;也不能搞形式主义,换汤不换药;更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推到机制上或者所谓的世界性难题上,畏难推诿、无所作为。医疗供给侧改革应短期治标,增加医疗有效供给;中期疏通经络,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长期治本,提高医生公信力,建立医护人员的培养机制。
在教育、金融、土地、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是一样,不是这些行业和部门的人不专业、不懂,而是他们太专业,懂得太多了。所以这些行业不是没有办法改,也不是不能改,而是真正懂的人不想改、想改的人又不让你懂。所以有些改革,比如地方供给侧改革,必须放手发动基层,探索出成功案例,然后由政府引导推广;而专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则必须发动独立智库参与。中国正在兴起的一批新型民间智库,在经济上、思想上独立,以建设性、可操作性为研究原则,不以赚取课题收入或获得领导批示为目标,也许可以在下一步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问:你认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是什么?
滕泰:衡量供给侧改革成效的标准应该是解放生产力。从短期成效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型的力度。转型需要依靠完善的要素市场和强大的社会保障, 推动生产要素从供给过剩、供给老化的行业向新供给形成、新供给扩张的产业转移。二是放手的效果。通过简政放权,市场主体的成本降低了多少?通过放管结合,民间投资的活力增加了吗?通过优化服务,创新创业的环境改善了吗?总体而言就是新供给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涌现的障碍和约束减少了没有。三是改革的深度。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要素供给效率,全面降低要素供给成本, 让人口与劳动、土地与资源、金融与资本、技术与创新、制度与管理五大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时间:2016-11-17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