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发布一周年 制造业转型仍需坚持市场导向

中国制造制造业

  一直以来,中国以“Made in China”长时间在国内外“赚足眼球”,然而当前,工业转型升级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一轮的竞争焦点,“中国制造”也势必要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2015年,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15》,旨在通过此纲领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强国富民。时隔一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业企业又面临新的问题,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经济转型、企业转型、技术创新?这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1月13日,由《经济观察报》和《品质》栏目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就中国制造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实现由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的中国新制造体系构建的可行思路和路径等进行了探讨。

  背景

  经济下行倒逼制造业

  前几日,特朗普大选获胜担任美国总统,他说要让制造业重振美国。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真如此重要?对此,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尽管我们国家服务业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最大的产业且超过了制造业,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

  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的回落已经接近底部,经济的回落是转型再评估,“也就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是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他说,在过去六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一直处在切换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没有完成,“所以一直下行的压力是存在的。”

  针对这一情况,刘世锦认为,经济下行倒逼企业分化,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好事。经济不下行,就没有转型,就没有创新,它不下来就不会上去。”刘世锦说。

  发展

  “智造”助力实现“质造”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向工业领域渗透和融合,一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智能制造变革正加快到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屈贤明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

  在屈贤明看来,智能制造将使我国制造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带来产品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相结合,给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这一机遇需要抓住。”他说。

  转型

  “政策”与“市场”两手抓

  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升级之路,政府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战略计划。对此,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表示,制造业转型这需要靠创新来实现。其中清楚划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明晰各自在其中的定位,非常重要。

  会上,许小年也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现在主要的挑战是整体水平偏低,趋同化现象普遍。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许小年说,“企业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的执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政策,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淘汰过时的产能,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只要中国的企业行动起来,只要我们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相信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指日可待。”许小年说。

[时间:2016-11-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