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将迎来特朗普的供给主义改革

供给侧特朗普

  1980年代,供给学派将美国经济带出了漫长的滞胀泥淖。不过,供给学派的政策也是有代价的。所以,特朗普在很多守旧者的眼中,是那么地格格不入。 

 
  纵观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减税是其核心,这些都是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特朗普的当选预示着美国将迎来供给学派新时代。 
 
  一、特朗普将推动全球进入供给主义改革时代 
 
  整体来看,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与此前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出现较大的变化,经济上更加倾向供给学派,政治上更加倾向孤立主义与保守主义,其本人的政策主张与行事风格,均有较大的跳跃性。特朗普当选后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大大提高。 
 
  (1)对全球股市影响:短期冲击构筑长期动力 
 
  近期欧美股市波动不大,但出于对美联储12月加息的预期,以及对美国总统选举不确定性的担心,海外资金近期有撤离美国股市的迹象。特朗普当选后,在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提高,全球股市信心均会受到打击,将出现类似于英国退欧时的景象。但随着供给学派政策的实施,短期冲击过后,全球经济及市场均将构筑长期动力。 
 
  (2)对汇率的影响:短期提高贸易竞争力,长期改善贸易条件 
 
  短期中,特朗普倾向于提高美国制造的竞争力,美元有压力。但长期中,特朗普的改革将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美元长期趋稳。 
 
  (3)对商品的影响:商品价格稳定 
 
  特朗普带来的不是不确定性,而是有选择性地对经济刺激的更明确的执行。主要体现在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面向未来的转型、创新投资。 
 
  (4)对A股的影响:冲击中寻找结构性升级 
 
  中国也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政策协调更强,将给中国A股带来结构性机会。创新与转型,将有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 
 
  二、各国的供给侧改革都是一场破坏性创造的过程 
 
  历史上,其他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也都是经历了社会阵痛的。197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措施,除了减税、收缩政府开支、放松产业管理,最典型的无疑就是收缩银根。沃克尔持续加息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无疑是噩梦一般,社会矛盾空前激化。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足以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社会压力之大,社会矛盾之剧烈。但我们回过头来看,正是这些激烈的政策,推动了美国产业的大转型,传统基础性产业全面走出去,房地产业全面向物业的精细化管理转型,本土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德国总理施罗德为了推动供给侧改革,大刀阔斧挥向僵.化的劳动力市场。2003年施罗德政府制定了名为《2010年议程》的长期改.革.纲领,以打破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施罗德亲自与强大的工.会进行谈.判,迫使其接受更低的工资以换取工作保障。德国的上述改革措施取得了公认的成功,德国经济一枝独秀。但施罗德民望曾一跌再跌,甚至有6万社民党党员要求退dang。 
 
  英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遭遇严重困境,究其原因,国企过多、运行效率低下,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工会力量强大,僵化的运行体制严重遏制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果断的结构性改革:国企私有化,打破市场禁区;减少行政干预;大幅减税;打击工会力量;紧缩货币。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挽救了英国的颓势”。但与里根、施罗德一样,在改革过程中遭遇了重大阻力,罢.工与抗议不断。一个典型的事例是:1984年英国矿工联合会发动罢.工,以阻挠私有化进程。撒切尔夫人决不妥协,在储备了足够的电煤之后,对罢工进行武力镇压,工.会无.条件投降。工会势力对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干扰被遏制。 
 
  何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旧的落后的产业和公司占据了社会的主要资源,他们通过僵化的劳工保护、放肆的货币宽松,强大的产业管制壁垒,组织新产业获得资源。如何推动社会资源重新配置,让新产业发展能够公平地获得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必须打破旧产业占据社会资源的链条。 
 
  政策制定者必须明白,供给侧改革是一张破坏性创造的过程:把旧产业的利益链打破,才能释放出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不被感情吞噬,才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这场改革,不能既要供给侧改革,又要需求端管理。 

[时间:2016-11-14  作者:孙建波   来源:和讯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