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都知道当今世界有四大书展,分别是: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波隆纳书展。其中尤以法兰克福书展有“出版业界风向标”之称。书展规模之大,参展人数之多,其间传递的出版新业态之密集,都被各国出版人视为每年“朝圣”之地。这次笔者随凤凰出版传媒书展团初见法兰克福书展, 感受良多,与大家分享一二。
书展一瞥
10下旬的法兰克福已入深秋,屋外寒意渐浓,展馆内却人潮涌动,各种活动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无论身在东道国展台还是主宾国的展台,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展厅空间设计,甚至让人感觉这完全不是书展,而是某个艺术展或画展。在本届书展主宾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展区,整体设计就像个大迷宫,整个房间的光源来自地面和环绕四周墙壁的大片的白色幕布,而成排的书在幕布后若隐若现,当观众走到幕布后看到那些书时,仿佛和幕布外的世界相隔开,而在幕布外看到却是一个个书与人相融合的剪影。在做成像外墙面的地板上,设有很多“窗口”,“窗口”里摆放着和图书出版有关的图片和实物,从早期的印刷机模型到现在的数字化印刷技术,从羊皮书到3D打印,俨然一部印刷史和出版史。出版商还请来画家现场演示制作绘本的过程,手绘一张送给观众,真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更有趣的是,房间中央摆放着几把躺椅,当有人在上面躺下时,立刻会有工作人员坐在旁边朗读诗歌,德国人的精细让你叹服。在东道主的展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成排密集摆放的图书,德国出版人也许从不吝惜空间,很喜欢把同一册书几十本像一面墙似得码放在那,观众想不注意都不行。而各种互动活动各路文化大咖又穿插其间,让观众流连忘返,充分展示了阅读的魅力
关于“艺术+”
要说本届法兰克福书展最大的亮点,应该首推“艺术+”。虽然每年法兰克福书展上都会有新事物首次亮相,但这次却把文创产业数字化与商业、科技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期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与新的商业模式。据法兰克福书展高级副总裁Holger Volland介绍,“艺术+”的创意源于博物馆里的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该技术清楚地呈现了未来数字化内容的机遇和挑战。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出版社在博物馆把一些名画拍下来,做成一本精美的图书目录或画册,然后拿到市场去推销。而现在新的技术不仅仅是通过拍照做成书目画册去卖,而是可以做更多新的事情:比如做成虚拟现实的展览,通过把图片叠加做成图片,观众通过专用设备不用去博物馆就可以身临其境的欣赏名画,甚至可以进入画中人的世界等等。本次书展,“艺术+”做为一种新的文创商业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是否会形成全新的商业出版领域,让人拭目以待。
书展的大数据
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Tombias Voss介绍,在2015年法兰克福书展大约有27.5万人参加,包括7145家参展商,其中来自德国本土的参展商有2428家,来自其他国家的参展商为4717家。在今年,据不完全统计,也有27万人参加,其中约有14万专业参展人,包括来自100个国家的7100多位参展商。还有600多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作家,举办约4000场活动。其中有来自中国的新锐作家路内和于一爽;也有近来颇受争议的作家阎连科。本来坊间盛传刘慈欣会来书展宣传他的《三体》,但最后他只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露面,为《三体》德文版做预热。
[时间:2016-11-10 作者:李明非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