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社何以能七连冠?

译林社

  《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译林出版社2015年盈利4800余万元,按综合实力评分,连续7年位列全国文艺出版社第1名;在全国556家出版社中位居第35位;在257家地方出版社中位居第12位。最新获悉,今年前8个月,译林社已盈利9800万元,比去年全年增长了一倍,今年盈利过亿元,已成定局。若与建社头年相比,26年盈利增长超过1000倍。如此增速,在出版界实属罕见。

  在当前图书市场不景气,不少出版社经营均现困难的环境下,译林社综合实力评分何以会超越多家老牌文艺大社,实现业绩增长七连冠?近些年转型成为时髦词,出版业许多人都在讲,转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译林社确实是在转型这一点上下了大力,从而获得了明显成功。我以为译林社转型的成功,归纳一下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转型目标明确,后续“精耕细作”。有些社也在转型,但往往或调研不足,或条件欠缺,以至没转对路。更多的则是浅尝辄止,才转不久,一看没赚钱,立马再转。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式的转型,失败的居多。而译林社的领导团队以市场为导向,既做足功课,选准转型目标;又在后续运作中,本着“坚定、坚守、坚持”的锲而不舍精神,注重在新田园中精耕细作。得益于不追求“短平快”见成果,持之以恒做好每一本书,着力把点滴优势积累成品牌,收获的时刻就到来了。

  这几年,译林社跳出主打文学翻译这种旧格局,一方面着力拓宽出书门类,充实大众图书板块,努力开发人文社科、政要名人传记、连环漫画、儿童文学、青少年科普、华语原创等集群,突出重点产品线。打造出多个新品牌系列,激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译林版“人文与社会译丛”,起步时毫无影响,也不赚钱,但译林社并不放弃,向书目更精,译文更优目标不懈努力,迄今已出书上百种,引进了一大批外国新潮的学术专著,在理论研究界有很好的口碑。这类开发的衍生产品,大多都获得较好的效益。

  另一方面利用资本力量,注重内容产业链和出版生态链的资源整合,力争实现立体出版。如在延伸IP影视领域方面,投资出品的电影《左耳》,票房近5亿,当年就取得江苏出产电影最高票房的好成绩。同时还加强数字化与新媒体的投入,大力推动数字出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目前在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出版社中,译林社的微信图文阅读量和点赞数,位居全国TOP15,并受邀入驻网易、搜狐、腾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内容在第三方平台的多次传播,提升了受众覆盖率,强化了读者对译林品牌的认知。目前译林官方微博是国内出版机构中唯一一个粉丝数突破100万的官微;译林微信公众号(yilinpress)正在形成精品优质专业阅读号的品牌形象,2016年成功入选首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

  二是,不啃老本,老树不断开新花。转型固然要开拓新项目,但绝非放松老项目。译林版外国文学图书多年具有市场优势,但译林社不停留在老面孔的重复,而是不断把“老蛋糕”变样做新做大。如利用对外买版权的声誉,连续推出外国政要、球星明星、商界大咖等热门人物,使“传记译林”具有独家报道的优势,销路都很好 。为了保持译林版图书在市场的影响力,译林社每年都要设法推出几本畅销书。像《朗读者》《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少年Pi的奇幻漂流》《芒果街上的小屋》《火星救援》等等,都是近几年市场的畅销书。其中《查令十字街84号》,今年4月推出至9月,就销出70余万册。以作家吴念真、格非为代表的原创文学产品线,也取得良好市场回报。最近又推出经过重新修订和装帧的2000套限量精装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上市不到一个月就脱销。这一批畅销书,既增加了销售收入,又在市场上积聚人气,带动了译林版其他图书的销售。

  初中英语教材教辅,曾经是译林社创收的重要支柱。译林社不满足啃这个老本,而是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出新。与香港牛津出版社合作,发挥双方品牌优势,现在译林版英语教材,已经从小学做到高中,其使用率,不仅覆盖江苏全省,而且走向了省外。译林社还利用新媒体,深度开发英语教育产品集群,研发并上线同英语学习紧密关联的数字化学习产品,成功打造“凤凰机器人”素质教育培训项目。附设的江苏译林教育管理咨询公司已被省多家主管部门,共同评定为“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

  三是,统筹兼顾,注重转型配套。转型能否成功,不能单靠拓展经营项目,而是要跟上配套措施,实现全方位转型。译林社在转型中很重视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转型保驾护航。

  首先,优化运营机制。改变以往单一的图书编辑室的运作模式,根据把好出版导向,提高出版质量,灵活适应市场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在社内成立2个分社(基础教育分社、期刊分社)、5个中心(文学出版中心、人文社科出版中心、 新知出版中心、文博出版中心、上海出版中心)。这些调整保证了图书各细分板块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其次,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启用了一批中层年轻骨干,并放权给部门,激发一线员工的创新活力。实行“一对一编辑导师制”,组织老编辑与青年编辑配对互动培训。进行薪酬分配的改革,改进奖励激励机制。制定按月度、季度、年度实绩的动态考核办法,提高分配中绩效考核的比例。还在社内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执行书稿编校审读、图书质量管理、精品出版项目绩效考核等规章条例;构建部门内部印前审读,与出版社印前审读,两者相结合的质量保障网络。

  再次,活跃营销渠道。采取措施加强线上网店与线下地面店的互动协作,注重运用新媒体开展多渠道营销,完善少印、勤添、快回款、减库存的营销流程,实现读者号召力向实际购买力的有效转变,努力提升销售转化率。此外,大力加強宣传力度,构建译林官网、微博、微信、豆瓣、译林贴吧、译林淘宝旗舰店等新媒体平台,促进相互间的联动。2016年7月底,译林社微信号已累计编辑推送942期图文专题,逐步树立优质专业阅读号的品牌形象,形成了诸如 “每月书单”“责编来啦”等品牌栏目,以及高转发率的内容。以上措施都成为译林社腾飞的助推因素,在出版改革转型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时间:2016-11-09  作者:李景端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